第四章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第4/21页)

秦汉时期,北边的匈奴一直以“定时炸弹”的身份存在,时不时骚扰汉朝边境。在秦代,秦将蒙恬曾经让匈奴闻风丧胆,把他们给打怕了,一直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亡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骁勇善战的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匈奴国的全盛时期从前209年至前128年,即冒顿、老上、军臣三单于时期,相当于中国从秦二世元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匈奴国以其“控弦之士”三十万,使“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自高祖刘邦登基后,一直以和亲方式取得安宁。但到了汉武帝时代,事情开始发生转机。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这时的汉帝国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国库日渐丰满,社会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切都给打击匈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发兵四路大军,分别由卫青、公孙敖、李广、公孙贺各自带领一万人马出兵攻打匈奴。应该说这不是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不然也不可能只有四万兵马,这应该是想给匈奴人一点颜色看看,警告他们不要太放肆。

匈奴的军臣单于探明了汉兵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广,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广。匈奴兵多势盛,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广的人马被打散,李广自己也受了伤,被匈奴兵俘虏。

匈奴兵看李广受了重伤,把他放在用绳子络成的吊床里,用两匹马驮着,送到单于的大营去。李广躺在那张吊床上动也不动,像死了似的。大约走了十几里地,他偷偷地瞅准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的一匹好马,使劲一挣扎,猛地跳上马,夺了弓箭,把那匈奴兵推下马去,调过马头拼命往南飞奔。

公孙贺白跑一趟,没遇见敌人,旅游过后,欣然回国,表示风景还行。公孙敖最惨,他被匈奴人击败,损失七千骑兵。

卫青是首次出征,他一路打到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七百多人。

这一仗,注定让这个被视为走“姐姐关系”而发达的小舅子一战成名,以更亮眼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

卫青的母亲被称为卫媪(是否随夫姓存争议),与其夫生有一男三女,分别是儿子卫长君和女儿卫君孺、卫少儿、卫子夫。后卫媪与来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不过这时候的卫青是随父姓的,取名郑青,因生活艰苦,卫青被送到亲生父亲家里。在郑家卫青被当成奴仆畜生一样虐待。卫青稍大一点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改名为卫青,表明与郑家一刀两断。卫青很上进,当时社会稳定,平阳公主家里也没什么事需要做,他就在空下来的时间勤读书,练身体,一心一意研究兵法。卫青的发达与姐姐卫子夫得宠有一定关系,但这主要是因为他勤奋好学,本身能力突出。

这一次出击匈奴,四位执行任务的将军只有卫青一人杀敌立功,从那时起,武帝对这个小舅子彻底刮目相看,加封卫青为关内侯。在此之前,卫青给武帝的感觉不过是一个擅长骑射、稳重老实的孩子而已。而这一战后,汉武帝就把卫青当成大汉军队的第一战将,反击匈奴的大战皆交由卫青主打。

卫青初露锋芒的两年后,即公元前127年,匈奴又以在边界杀人抢劫的方式挑战汉武帝,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此时的武帝正想找机会收拾他们,决定避实就虚,实施反击,派遣青年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被匈奴所盘踞的河南地。

卫青率领四万骑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出发,沿着河套(内蒙古境内)北岸一路狂飙突进,迅速席卷高阙(内蒙古杭锦后旗),接着迅即南下,飞奔两千余里,对河南地(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军团实施突然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