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第2/21页)

在此之前,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正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

在汉武帝主持的这场推荐会上,除了董仲舒出名之外,还有会稽吴县的严助也大放光彩,被提升为中大夫;川人公孙弘,以六十高龄被征为博士,这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第一步。此后,儒家在汉武帝朝廷的地位逐渐提高。董仲舒的对策成了汉武帝治国的主要依据。一个巨大的转变,在不声不响中发生了。

不过董仲舒本人在提出“天人三策”之后,虽负盛名却并未得到重用,只能局促在江都一隅,宣传他的天人感应学说。公元前135年,辽东的高庙和长陵的高园便殿相继遭受火灾。当时董仲舒在家闲居,他得知发生了两次火灾的消息后,就用他的灾异学说加以分析,认为这是上天对汉武帝过失的警告,并且写了一本《灾异论》,打算上奏给汉武帝。然而,《灾异论》还没来得及上奏,就被主父偃偷了出去送给了汉武帝。武帝就把大臣们都喊来开个会,让大家讨论这篇文章。董仲舒的弟子吕步舒也在其中,他不知文章是自己老师所作,把这篇文章骂得狗血喷头。当汉武帝告诉他这是董仲舒写的文章时,吕步舒当时就汗如雨下。

于是汉武帝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董仲舒投入大狱,并定了死罪,不过后来又念他上《天人三策》有功,又下诏赦免了他。死里逃生之后,董仲舒再也不敢随便乱讲灾异了。除了曾一度复出为胶西相外,董仲舒一直赋闲在家,治学著书,直到寿终正寝。

卫子夫,从歌女到皇后

卫子夫,卫氏,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三十八年,谥号思。卫子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

卫子夫出身低微,母亲卫媪,本来是给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当婢女,后来嫁给了卫氏,生下一男三女。卫氏短命,很早就去世了,卫媪只好再到平阳府里当佣人。她的小女儿卫子夫长得很漂亮,歌声更是如出谷黄莺,在平阳公主家中当歌女。平阳公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常常给汉武帝介绍美女。公元前139年三月上巳,汉武帝去霸上祭奠先祖,回宫的时候路过姐姐平阳公主家,这天平阳公主大摆宴席,把那些年轻貌美的歌女都喊出来,招待自己这位皇帝弟弟。一排歌女上场,卫子夫就以光艳夺人之势照亮了汉武帝的眼睛。平阳公主在一旁看得明白,就让其他歌女都退下,留卫子夫独自为汉武帝歌舞。

跳完舞之后,汉武帝就要带卫子夫进宫,走时,平阳公主深情叮嘱卫子夫说:“这去了以后就要发达了,你要好好保重身体,将来尊贵了,别忘记了我们。”然而好事多磨,进宫后的卫子夫首先被冷落,然后受到了皇后陈阿娇的打击。

由于后宫女子太多,汉武帝带着卫子夫进宫后转身就把她给忘了。一年后,因宫女过多,汉武帝决定放一批宫女回到民间,卫子夫请求出宫。由于宫女出宫时要一一晋见汉武帝,卫子夫一见到汉武帝,想起去年备受汉武帝恩爱的情景,人是情非,不禁泪如雨下。汉武帝一看卫子夫哭得伤心,就多看了两眼,于是就回忆起了去年的相遇,不久就对卫子夫宠爱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