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竹林名士——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第2/31页)

可惜阮瑀死得早,建安十七年(212年),40岁的阮瑀染病而亡,留下妻子和年仅3岁的阮籍。大家既伤心阮瑀之死,又哀叹阮籍母子的苦难,纷纷写诗赋纪念之。曹丕、王粲的《寡妇赋》,创作背景就是这件事。

曹氏政权没有抛弃这对孤儿寡母,反倒给以优厚照顾,可以说,阮籍就是在曹氏政权的庇佑下长大的。他生活方面没有欠缺,但是丧父失怙让他格外早熟,所以阮籍自幼努力,加上优秀的基因、良好的教育,就养成了卓尔出众、傲然不群的特质。史称阮籍:

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晋书·阮籍传》)

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阮籍有一种很特殊的人格魅力。

当然了,和其他优秀人物一样,阮籍年轻的时候也有政治抱负。他想做一番事业,建立功业、孝敬母亲,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不断打击着他的理想。

阮籍身处权力核心,所闻所见,都是政治最黑暗的一面——为了权力,曹操可以胁迫汉献帝,曹丕可以任意折磨残杀亲兄弟,曹睿则蛮横荒暴不听劝阻,而号称大家风范、伏膺儒教的司马懿,更是表里不一、奸狠凶残。

于是,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的阮籍,开始有意无意和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

史载,正始三年(242年),阮籍32岁,太尉蒋济征辟阮籍为官,阮籍勉强从之,不久托病而归。正始八年(247年),阮籍37岁,曹爽请阮籍出来做参军。当时正是曹爽权势熏天的时候,而冷静理性的阮籍,却对时局洞若观火,知道曹爽做事轻浮,必然没有好结果,所以也托病辞谢,隐居起来。一两年后,曹爽就被司马懿杀掉了。

对司马懿来说,像阮籍这样出身好、名声好、才华好的“三好”名士,那是绝对的大名士,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所以司马懿刚稳定了政局,就立刻召阮籍出来做官。

大名士的结果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政治投机者,通过“异见”谋取名望,条件成熟就积极投诚,所谓的“态度”,只不过是一种晋升的手段。第二种,一如何晏、孔融这类理想主义者,执拗天真、无法合作,最终被权力迫害。第三种,就如阮籍。

亲眼见识了司马懿的残狠恶行,刚刚目睹了一场血腥屠杀,在暴力的胁迫下,阮籍只好暂时屈服,答应司马懿出任从事郎中。从事郎中,按官制,是个仅次于尚书级别的高等官员,不过此时职权暗变,实际上变成了大将军的顾问幕僚。阮籍出任从事郎中,没有实权,徒具清贵之位,是个典型的逍遥散官。

阮籍这么做,只为避祸而已,所以,他整日喝得酩酊大醉,绝不参政议政,徒具出仕之名,并无出力之实,可谓真正的“大隐隐于朝”。北宋陈师道评说“嗣宗(阮籍)出身而纳智”,实在一语中的。

只有鬼神才知道我的忠心啊

司马懿掌握了朝局、控制了皇帝,首都洛阳当然是没什么人敢出来直接反抗了。但是在地方上,却不乏抵抗的力量。251年,太尉王凌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讨伐司马懿。由于司马懿控制着皇帝曹芳,所以王凌打算另立曹彪为新君,摆脱投鼠忌器的被动局面。

曹彪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的亲弟弟,也就是当年曹植写《赠白马王彪》的那个曹彪,此时已经57岁,爵号“楚王”。王凌是汉末司徒王允(《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干爹)的侄子,这时已经将近八十。王凌文武全才,名声显赫,是当时有名的忠臣。

其实,王凌起兵的事情早就泄密,司马懿一直装作不知道而已——此人心机,当真是深不可测。所以,当王凌真正举兵时,司马懿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司马大军沿水路南下,直逼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