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本是汉人,缘何『错位』(第4/5页)

高欢建立的东魏,以及他的后代建立的北齐王朝,最被后人诟病的,就是他们的“大鲜卑主义”政策。

比起西魏信用汉人,不断拉拢关中汉人士族,且在经济上采取汉化的改革,高欢家族的所作所为,却是恰恰相反。

高欢从起家到最终建立东魏,乃至他的子孙建立北齐,虽然也刻意拉拢北方汉人士族,在和尔朱家族的决战期间,还特意发布了禁止军队掳掠汉人的命令,但是从他一生的整个政策看,却都是以打压北方汉族为主的,无论是对于北方的汉人士族,乃至军中的汉族兵将,歧视和压制都是主流。比如他曾拜作叔叔的北方汉族大家高昂,在与西魏决战的时候,他一度不让高昂参战,理由是“你属下的士兵都是汉兵,恐怕不济事”,虽然之后高昂用一场大胜回击了高欢的判断,但是高欢这种“民族倾向”可见一斑。还是这位高昂,与鲜卑化的匈奴人刘贵一起镇守北豫州,一次军队打仗,死了一些汉兵,刘贵知道后竟然说“头钱汉儿,死又何妨”?意思说汉人的命只有一文钱,死了就死了,气得高昂当场要杀了刘贵。在高欢的军中,高昂是仅有的汉族名将,早期被高欢麾下的鲜卑族名将所轻视,后来凭借着自己的赫赫战功才得到他们的尊重,但是汉人在整个东魏乃至北齐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他而发生变化。高昂血沃沙场后,和他打了一辈子仗的西魏,竟然举国为之而庆祝。对于高昂本人,高欢虽然敬重,但恩宠程度远远比不上他麾下的鲜卑族将领。比如高昂的死,发生在公元538年的北豫州大战上,当时高昂遭到重创,原本有逃生的机会,那时候他已经逃到了高欢的属地北豫州城下,但是守城的高永乐因与高昂不和,拒绝为他开门,导致高昂壮烈牺牲。事后高欢虽然痛惜不已,给了高昂很重的封赏,但是对于导致高昂身亡的高永乐,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追究责任,给了个降职的从轻处罚。高昂这样的功臣尚且如此,整个高欢治下的汉人地位,也就可想而知。

事实上,在高欢即位的早期,为了实现他治下的“和谐”,还是做了很多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稀泥。比如对汉人士族,高欢经常说:“鲜卑士兵是你们雇佣来的壮士,他们为你们打仗,你们不要仇视他们。”对鲜卑军将,高欢的说辞是:“汉人是你们的奴仆,他们给你们提供粮食和衣服,你们为什么还要欺负他们?”这种和稀泥的办法起先很好,但是日久天长,效果就差多了,因为此时北齐境内的主要矛盾并没有改变。这个矛盾,其实是当年六镇起义的延续,即北方鲜卑族底层士兵和当时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北齐民族矛盾的外表下,根子上还是阶级矛盾。

高欢“大鲜卑主义”的根子,也就在这里。从高欢自己的情况来说,他虽然是汉人,但是长期居住在鲜卑居住区,整个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已经高度的鲜卑化了,甚至他在军队里发号施令,通常用的都是鲜卑语。高欢的妻家娄昭氏,本身就是鲜卑军阀家族,高欢的发迹,很大程度上凭借了娄昭氏的人脉。他的嫡系军队,也是由北方鲜卑族六镇士兵组成的,从上到下,高欢都是当时鲜卑军阀阶层的代言人。因此在国家施政方针上,他虽然要依靠当地的汉族世家大族,但是从根子上说,他更要维护鲜卑六镇军阀阶层的利益。众所周知的是,六镇起义的源头,就是在于北方六镇鲜卑军人不满足于世家大族的压迫,在高欢时代,鲜卑世家大族已经被尔朱荣以及葛荣等人的一次次战乱摧毁殆尽,士族家大的主要势力,是北方的汉人士族家族,这样一来,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就在高欢的北齐朝廷里延续下来。高欢在世的时候,对这个矛盾,更多的是施展平衡手段,对鲜卑军阀家族,他大多采取安抚为主的政策,对北方士族,他则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比如当时的汉族世家大族杜弼,就曾向高欢揭发过鲜卑军将纵兵抢掠,欺压百姓的行为,高欢得知后,非但没有惩罚肇事的兵将,反而把杜弼捆绑起来,假装要处罚杜弼,吓得杜弼求饶之后这才赦免了他。对于鲜卑骄兵悍将的行为,高欢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问,为了震慑这些军头们,高欢故意找了一个演员,当着各路军将的面公开抽打,嘴里说着“叫你纵兵抢掠”,用这种“杀鸡给猴看”的把戏,来震慑这些军头们。虽然如此,高欢在位时期,帮助他打天下的这些骄兵悍将,飞扬跋扈成风,为了防止汉族士大夫因此归顺南朝,高欢索性对汉族士大夫也采取了纵容政策,放纵他们扩张土地掳掠人口,这样“两边都给好处”,高欢的朝廷也就暂时“和谐”了。当然,是表面上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