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本是汉人,缘何『错位』(第3/5页)

凭借着军队的万众一心和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高欢开始了与尔朱兆的战争。起初的几场小规模战争,双方互有胜败,但是高欢越战越强,他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也就有了经济和兵源的保障,而尔朱家族往往是以镇压和掳掠为生存方式,早就人心尽失。到了公元532年,双方在邺城爆发大战,这时候的尔朱家族决死一搏,集中了20万大军讨伐高欢,此时的高欢只有5万多人,但是高欢不惧。他采取背水一战的策略,用驴车把自己军队的退路全都给堵死了,然后率领军队奋勇冲杀,没有退路的高欢军队势如破竹,一举把尔朱家族打得全军覆没,一代枭雄尔朱兆在这场战斗中也殒命。从此,高欢彻底掌握了北方的大权。得胜后的高欢,立平阳王元修为帝,史称北魏孝武帝。从此之后,中国北方的实际主人,一度姓高了。

在打败尔朱家族之后,高欢拥立新帝,其实一度拥有统一整个北方的机会。当时的中国北方,关中地区的势力,是尔朱家族的大将贺拔岳,他已经在关中自立为王,不听尔朱家族的调度。本来尔朱兆命令贺拔岳从侧翼夹击高欢,如果这一招成了,高欢的命运恐怕就要改写,但是贺拔岳拒绝执行命令,反而选择了观望。如果趁着平灭尔朱兆的余威,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名义,一举平定关中地区,对于当时的高欢来说,并非什么难事。但是高欢没有选择进军关中,在得到贺拔岳表面的臣服之后,就满足了现状,如果这样维持下去,也就不会有后来西魏的出现了。此时,高欢又犯了错误,收买贺拔岳的近臣杀害了贺拔岳,导致关中地区再次陷入混乱,同样是枭雄的宇文泰趁机而起,和高欢分庭抗礼。

当然,高欢最大的错误,还是出在对待皇帝的政策上,本来在魏孝武帝登基之后,做为拥立者的高欢大权在握,俨然已经横扫北方。但是这个魏孝武帝并不老实,不甘心自己的傀儡地位,相反一心想着夺回政权。对这种局面,高欢事先并没有做任何应对,放任魏孝武帝胡闹,结果两家展开大战,傀儡皇帝哪里是实权权臣的对手,魏孝武帝兵败,投奔了盘踞关中的宇文泰,宇文泰趁机拥立魏孝武帝,建立西魏,和高欢分庭抗礼。高欢这才意识到,这个之前曾经不被他重视的宇文泰,已经成了自己的大敌。

当然高欢也很快做出了应对,在魏孝武帝出逃之后,高欢转而立清河王世子元善为帝,史称魏孝静帝,同时带兵打败了宇文泰以及魏孝武帝的反扑,稳住了自己的政权。在这之前,为了不背“反叛”的恶名,高欢还曾经多次向魏孝武帝上表谢罪,邀请魏孝武帝回来,都被魏孝武帝拒绝。但这个魏孝武帝却失算了,接纳他的宇文泰,同样是一个枭雄,很快就和魏孝武帝关系降到了冰点。这个魏孝武帝以乱伦为名,他的妹妹不让出嫁,留在身边给自己当老婆,这种禽兽不如的行为自然引起了非议。宇文泰曾经密谋要把魏孝武帝身边的几个妹妹杀掉,以消乱伦之丑,魏孝武帝知道后大怒,又想着颠覆宇文泰的政权。这次更惨,宇文泰立刻授意下人将魏孝武帝毒死,改立新君南阳王元宝,是为西魏文帝,这是公元535年的事情,至此,东魏和西魏,已经是分庭抗礼的态势了。

在东魏和西魏对峙的初期,东魏的实力远远强于西魏,戎马一生的高欢,也很想趁这个机会,来消灭掉这个威胁,一统北方。从公元536年开始到公元546年,高欢先后发动了5次大规模讨伐西魏的战争,每次动兵都有20多万,但战争的结果是每战必输。这时候的宇文泰,采取了府兵制等统治方式,虽然整个政权的力量弱于高欢,但是政权的凝聚力更强,所以5次战争的结果,是西魏一次次逃过亡国的厄运,东魏则损兵折将。终高欢一生,他都没有战胜宇文家族,他的子孙,却最终被宇文家族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