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刘裕,贵族中国的叛逆者(第4/8页)

但能力能够做皇帝的刘裕,在公元405年“再造社稷”,并且成功把持大权之后,他想当皇帝,还是非常不容易的。

首先就是他的出身问题,刘裕寒门出身,在那个门第社会之中,寒门出身的人,能做官就祖坟上冒青烟了,想做皇帝,简直是要痴心妄想。虽然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是刘裕也不能把所有的世家大族都杀干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此时的东晋王朝,还有他的正统地位,一直在以“光复河山”来收拢人心,现在北方失地没有收复,你却把正统朝廷干掉了,这让全国人民看你刘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要想夺取政权,刘裕必须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要提高自己的威望,第二件事要拉拢世家大族。后一件相对好办点,这时期的世家大族,都已经腐朽不堪,只要封官许愿给好处,完全可以找到合作者。第一件事比较难办,那年头要有声望,除非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出身名门,这个说过了,出身问题刘裕是扭转不了的;第二种也很难,就是必须要成为民族英雄,当时南北分裂,北方政权林立,但凡是有血性的东晋人,哪怕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也都有光复河山的愿望,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可做到这样又谈何容易,当年的桓温何等雄才大略,贸然北伐的结果又是如何?不照样被人家打回来吗?他都不行,你刘裕行吗?

刘裕的态度是:我行!

在成为把持大权的权臣之后,刘裕就把北伐提上了日程,在刘裕之前,东晋王朝也曾进行了多次北伐,从最早的祖逖,到后来的桓温,每一次都是口号震天响,却最终功败垂成。这一次刘裕决定试试了,他的第一个对手,就是盘踞山东河北地区的南燕。

南燕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鲜卑族建立的一个政权,这个政权的统治者,是鲜卑族中的慕容鲜卑。所谓慕容鲜卑,就是金庸《天龙八部》里吹的神乎其神的“慕容家族”。在武侠小说里,他们很神话,而在真正的历史中,他们也非常彪悍,慕容鲜卑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当时北方最精锐的骑兵。他们的骑兵都是由身经百战的鲜卑战士组成,战斗力极其彪悍,而且他们还独创了连环马战术,古典名著《水浒》里的连环马,还有后来金朝灭南宋时期的拐子马,都是从慕容鲜卑的连环马战术里演化来的。在冷兵器时代的南北朝,平原作战,骑兵是最强悍的兵种,有最好的骑兵,也就意味着有了最好的军队。手握当时最精锐骑兵的南燕,一直是东晋政府的大敌,在东晋眼里,这个政权不但是个敌人,更是个白眼狼。慕容家族起家初期,因为实力弱小,曾经接受过东晋的册封,东晋为了能够收复北方,一度曲线救国,给予慕容鲜卑极大的支持。但慕容鲜卑实力强大后,反而翻脸不认人,屡次侵略东晋,尤其是在桓玄篡位期间,慕容鲜卑也趁火打劫。比如公元409年,慕容鲜卑就曾侵入东晋管辖的淮北地区,大肆掳掠人口,军民伤亡极其惨重,但对刘裕来说,慕容鲜卑的这次入侵,是天上掉馅饼。东晋王朝对北伐的兴趣一直不大,特别是有了桓温专权的教训后,在东晋世家大族的眼里,北伐只能给权臣增加政治资本,而对自己的利益无意义,所以在慕容鲜卑这次入侵前,虽然刘裕多次提出北伐,却总遭到世家大族的阻挠。这次慕容鲜卑主动挑衅,开战的口实终于来了,世家大族们虽然反对北伐,但是如此大仇下,谁也不敢挑头反对,刘裕也就等来了证明自己军事实力的机会:我不止能窝里横,我更能横扫北方。

公元409年四月,刘裕开始了这次北伐行动,客观上说,以他这次北伐动用的部队看,同时代的人,有理由对这次北伐的结果,表现出最大的悲观。当时东晋最紧缺的就是马匹,江南原本就不是产马的地方,部队作战主要以步兵为主,到了刘裕的军队里,不但骑兵稀少,连运送物资的马匹都少,有些军队运输辎重的时候,甚至不得不用牛车来替代马车。但在刘裕看来,这些都不意味着自己会败,用牛车怎么了,牛车照样可以打牛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