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东晋早期的『北伐双璧』(第4/7页)

淮阴以北的中国北方,这时期的形势格外复杂。这时候中国北方的主要政权,包括匈奴人刘聪、刘卓盘踞的河东、关中地区,羯族人石勒占有的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不但有各种少数民族政权,还有北方汉族地主建立的“坞堡”。所谓坞堡,就是当时留在北方的地主豪强们,自己修筑堡垒,编练军队,招募流民,用以自保,这些坞堡是那时候挣扎在北方的老百姓的避难所。坞堡要想生存,仅仅凭借军事力量是不行的,有时候也需要游走在各个政权之间,甚至向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纳贡称臣。当时的中国北方,坞堡的成分非常复杂,有向东晋王朝效忠的,也有投奔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有的坞堡,甚至为虎作伥,甘当敌人骚扰的急先锋。而且即使在国破山河在的情景下,这些坞堡也经常窝里斗,时常为了一点地盘发生战争。这时期的中国北方,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乱成了一锅粥。

富有军事经验的祖逖,很快从这一片乱象中,找到了制胜之道,如果要完成收复北方国土的大业,坞堡,是必须争取的对象。

祖逖开始动手了,他在对待坞堡的政策上,很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怀柔为主,劝说那些坞堡的主人向东晋效忠,对卖身投靠敌人的,就坚决打击。起初北方坞堡的主人们,大多对祖逖持怀疑态度,祖逖推心置腹,曾经不顾个人危险深入坞堡,策反原本效忠于羯族石勒政权的坞堡堡主们。他成功争取了开封的坞堡堡主陈川,并且联合陈川消灭了一直为虎作伥、帮助石勒欺压各坞堡的安徽永城堡主张平。这件事对整个北方的坞堡来说,极具震撼,这些坞堡主人们也明白了祖逖的态度:愿意抗敌的,我们就是战友,卖身投靠的,就是我祖逖的死仇。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坞堡堡主开始投奔祖逖。这种情况,雄踞北方的石勒当然不能坐视,他先派自己的大将石虎攻打祖逖。公元319年,双方在豫州交手,当时的石虎有5万多人,祖逖只有几千人,力量悬殊之下,原本一直是祖逖盟友的陈川竟然临阵倒戈,投降了石虎,寡不敌众的祖逖,因此败退寿春。这之后,石虎多次攻打寿春,都被祖逖击退。无法回去交差的石虎,掉过头来向刚刚当了叛徒的陈川进攻,把陈川的5000多人掳掠到北方去,冒充祖逖的俘虏来表功。不明真相的石勒,因此对石虎大加褒奖。石虎的这次糊弄,很快就得到了报应。第2年,祖逖发动反击,打败了石虎的部将桃豹,收复河南封丘、雍丘等地区。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祖逖缴获了桃豹军队的大批战马,从此,他也拥有了一支精锐的骑兵。

祖逖的卷土重来,让石勒叫苦连天,他只好再次派兵征讨,但这时候的祖逖,已经不是昔日吴下阿蒙了。雍丘之战里,祖逖以少胜多,仅用1000多骑兵,就打败了石勒的数万精骑。他不靠硬拼,而是趁石勒全军突击的时候,突然派轻骑兵从他的背后发动了进攻。石勒这才发现,当自己忙于在北方扩张时,这个起先拿着东晋王朝空头支票的祖逖,已经一步一个脚印扩张到自己眼皮底下来了。雍州之战失败后,祖逖和石勒又打成了相持,因为有了陈川的前车之鉴,当地的坞堡纷纷和祖逖合作,祖逖也利用他们来搜集有关石勒的情报,因此每一次战斗,他都能做到知己知彼。这个时期,他的骑兵部队已经成熟,经常派兵进入石勒的辖区,骚扰他的部队,双方就这样在河南展开了拉锯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和石勒是“敌国”,但对待石勒的部将,尤其是俘虏,祖逖采取了开明的政策。那时期,石勒辖区内的军队,经常发生集体投奔祖逖的事情,甚至有的俘虏被祖逖放回后,立刻带着自己麾下的士兵来投奔。在千难万难的条件下,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让祖逖像一块红红的烙铁,在那个年代,把他身边所有的人都烧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