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八王』其实可以很和谐(第2/7页)

司马炎时代,国家在腐败问题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各类世家大族竞相作恶。都说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是士族阶层垄断政权的门阀时代,其实门阀制度的迅速膨胀,就是从司马炎在位时期开始的。那些世家大族们,在司马炎之前,尚且能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司马炎之后,就愈发肆无忌惮。甚至司马炎本人也带头贪污腐败,东汉末帝“卖官”,司马炎也有样学样,把国家各种官职明码标价,引来种种非议。有一次司马炎问大臣刘毅,自己和东汉昏君汉灵帝相比有什么区别吗?刘毅回答说,汉灵帝卖官的时候,所得的钱财都进入了国家的国库,而皇上你卖官,所得的钱都进了你自己的腰包了。对这种说法,司马炎是认账的,刘毅这么说,等于指着鼻子骂他,他却乐呵呵听了,不过也不接受刘毅的进谏。司马炎个人生活,也是非常荒淫的,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老婆最多的皇帝之一。在他建立西晋政权的早期,他的后宫里就有数千嫔妃,他灭掉东吴末帝孙皓后,把孙皓皇宫里的嫔妃宫女,也一股脑地打包全收了,到了西晋统一中国之后,司马炎的后宫,已经有了上万嫔妃宫女。为了能够兼顾到每个老婆的感情,并避免在夫妻生活中的“黑箱操作”,他发明了“羊车选妃法”,即每天晚上,他坐着羊车游走在皇宫里,羊车停在哪个老婆门口,他就在哪个老婆那里过夜。以至于那些嫔妃们为了得到他的宠幸,尝试在门前路上撒盐,以吸引羊车停留(羊爱吃盐)。有了皇帝起“带头作用”,当时的世家大族们,也都骄奢淫逸,甚至竞相攀比。荆州刺史石崇,曾经和皇亲王恺斗富,两人各出奇宝,成了当时西晋王朝的一桩奇闻,司马炎也介入进来,把皇宫里珍藏的珊瑚借给王恺,让王恺拿去压倒石崇,结果石崇一股脑拿出了十几盆珊瑚来,把王恺羞得无地自容。那时候的珊瑚不像现在这么普遍,属于价值连城的稀罕货,以这两位在斗富中的花费,就算是比尔•盖茨也要靠边站。

西晋王朝在统一早期就开始的骄奢淫逸之风,表面看来,似乎只是生活问题,其实却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政治问题。原因很简单,如此奢侈,钱从哪里来?仅以西晋政府论,笼络世家大族、封赏权贵,样样都要花钱,这些钱只能从国家税收中来,税收不够就加征。当时战乱结束不久,整个国家最需要的不是斗富,而是休养生息,西晋王朝却反其道而行之。当然,要说西晋王朝在恢复国民经济方面啥都没做,那也确实冤枉。西晋王朝完成统一后采取的最主要的政策,就是大规模裁军,先后裁撤了30多万军队,划分土地让他们耕种,这样一来,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增加,著名的太康之治,就是从此而来。但是比起后来国家奢靡腐化之风,这种繁荣只能算是表面繁荣。奢靡之风盛行,国家要承担巨大的开支,所以不断向老百姓加税,加税的结果,就是自耕农纷纷破产,许多农民逃亡,统一没几年就出现了流民。那些为了逃避赋税而流亡的农民们,老实点的,大部分跑到了河西走廊及四川地区,在当地开荒种地,逃避官府的追捕,为了保护自己,他们还结成大营,组织武装。而不老实的流民们,就开始为匪为盗,四处作乱。不管是老实还是不老实,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可以用来征收赋税的土地以及农户大大减少。为了弥补财政亏空,西晋政府只好不断地加征农业税,如此下来,自然是恶性循环加剧。即使如此,对于那些世家大族们来说,国家的赏赐,让他们维持奢侈的生活,还是远远不够的。比如那位曾经和王恺斗富的石崇,他发家的主要方式,是打劫所管辖地区的商旅,甚至谋财害命。这样的例子,在当时并不罕见。为了相互攀比斗富,外加借着西晋皇室赋予的特权,西晋的土地兼并在统一后没多久就越演越烈。世家大族们纷纷贪污腐败,挖国家的墙脚,强大的西晋帝国,在太康之治的繁荣外表下,早已千疮百孔。这样一个国家,发生大规模动乱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