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春秋也有平民起义(第3/3页)

与抗暴运动相对应的,就是春秋时期列国的“民主运动”,参与的主体,就是“国人”。

在奴隶制社会里,“国人”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包括生活在国都的平民阶层,这些人包括国都的工商业者和平民,比起奴隶来,他们的地位更高,奴隶主不能随便买卖杀戮他们。但他们受到的压迫也是沉重的,要承担高额的赋税徭役。与此同时,奴隶主阶层本身,就是从国人之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对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他们没有奴隶对待主人那样的敬畏。

国人的暴动,在西周时期的都城镐京就发生过,当时震撼了整个西周,到了春秋时期,国人暴动日益成为一种常态。但第一次成功的国人暴动,是公元前633年城濮之战时,战斗前夕的卫国,企图背弃和晋国的盟约,投靠楚国。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国都里“国人”们的不满,在国人们眼里,晋国人和他们一样,属于华夏族的一支,楚国在他们眼里是蛮夷,投靠楚国,就意味着背弃祖宗。因此群情激奋下,不但卫国的背叛阴谋破产,卫国国君更被“国人”轰走。在中国历史有文字记录的大事件中,这是第一次老百姓成功罢免统治者的事件。

到了春秋中后期,国人暴动的次数更加增多,方法也更加激烈。比如公元前555年,当时的郑国执政者子孔因为残暴,被国人发动暴动推翻,其家产也被国人们瓜分。公元前480年,陈国的司徒辕颇因为横征暴敛,被国人联合起来赶跑。国人们越来越多的暴动,让当时的奴隶主贵族成了惊弓之鸟。宋国大夫华臣平日作恶多端,一天看着一群国人跑向他家,以为国人又要暴动了,竟然吓得立刻跑到国外去了。

需要注意的是,国人的暴动,与奴隶暴动最大的不同是,国人的暴动,往往都是由国都里开明的奴隶主贵族领导的,这些所谓的开明奴隶主贵族,就是新兴的封建阶级。比较典型的,如齐国的田氏,鲁国的季氏等,而在战国的早期,也正是因为国人的拥护,中原各国的新兴地主阶层,才得以顺利抢班夺权,或政变或变法,完成大国的封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