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圣墓”的终结(第3/4页)

“俄罗斯专家是在列宁墓地下进行这项工作的,当时条件和设备均很简陋,工作间温度接近零度。刚开始,工作人员对自己的防腐结果并没有太大把握,因此,他们昼夜观察,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尸体。直到腐化得到根本控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列宁墓建成后,遂成为全苏联的一个圣地,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苏联民众到这里瞻仰。当然,也有许多‘反革命分子’鱼目混珠,夹杂在民众队伍中试图搞破坏活动。”

听了林毓英略带揶揄的话,很多人都笑了起来。

“这说明,俄国人还真不都是被洗脑了的。”杨朔铭点头说道。

“有一次,一名游客在经过瞻仰大厅时,突然冲出群众队伍,把一把锤子投向列宁棺柩,锤子击碎了棺材上的玻璃,砸在列宁胸部。还有游客曾两次向列宁尸体投掷汽油瓶,一个瓶子打中棺材,并起火燃烧。还有一次,一名参观者冲到棺材前,用脚踹碎了玻璃,玻璃渣落到尸体脸部,造成损伤,列宁墓被迫关闭几天,对尸体进行修复。”

“30年代,一位来自集体农庄的名叫尼基金的社员冲进列宁墓,准备向列宁尸体开枪射击,但被安全保卫人员当场发现,这位社员当场自杀。这起事件后,苏联逐渐认识到列宁墓安全保卫的重要性,便把原来的普通玻璃棺材换成了防弹玻璃,列宁墓进口处也设置了安全门。”

“1934年1月,在列宁逝世10周年纪念日时,苏联政府还组织专门委员会对列宁尸体保存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正在大学最后一年级学习的兹巴尔斯基也经父亲推荐、委员会批准正式进入列宁墓工作。”

“此次战争期间,苏联专家对列宁尸体再一次进行了全面加工,极大地提高了尸体防腐程度。专家还选择了最佳滤光镜,让柔和的光线照在暴露在外面的脸部和手上,列宁犹如死而复生。”

“1942年1月,由于包裹尸体的纱布消毒不够,尸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霉变,苏联专家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及时控制了细菌的扩散,使列宁尸体避免了腐烂。”

“6月29日,苏联政府委员会在阿布里科索夫院士领导下再次对尸体防腐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结论为:‘列宁的遗体与以往检查相比处于最佳状态。在新的棺柩中,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就像正在熟睡一般。’”

“苏联最高领导人看到这一鉴定结论非常高兴,决定重奖为领袖尸体保存做出巨大贡献的专家。兹巴尔斯基的父亲因此被授予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并获得列宁勋章,兹本人也获得红色劳动勋章。”

“就保密性而言,列宁墓不亚于政府的空防设施,列宁的尸体安放在水晶棺内,棺内保持16摄氏度常温,由中央控制系统的仪器监视,各种指数都非常精确,甚至比医生要求的还要高。每天中午1时,列宁墓关闭。每逢周一和周五,列宁墓不开放。这是医护人员作例行检查的时间。他们打开水晶棺,对尸体进行认真检查后,给死者的面部涂上特制的药液,然后再将水晶棺重新封上。此外,他们每隔18个月要对尸体进行一次专门护理。这时,要用专车将尸体从瞻仰厅运到护理室,将其放进一个池子,用专门配制的药液浸泡一两个星期。然后,专业人员再重新给列宁换衣、化妆,把尸体安放好,呈‘安睡’状态。一切整理就绪后,尸体又被送回瞻仰厅。”

“保存尸体是个巨大的科学难题。事实上,列宁死去一个月后尸体便开始迅速腐烂,苏联的科学家们一筹莫展。而后,兹巴尔斯基教授用自己的防腐办法暂时遏制了尸体的腐烂。此次战争期间,列宁尸体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1943年底,列宁的尸体又开始腐烂。于是列宁尸体的一条腿和部份左肢被截去并安上人造假肢。去列宁墓参观的人都发现,列宁象是显得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