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空中“死亡陷井”(第3/4页)

“火雀”的机翼采用中等弦展比设计,相对厚度达13%,翼端前缘比较宽厚并向后逐渐延伸变薄。“火雀”的两个发动机短舱全部位于飞翼的尾部中央位置,一台在上一台在下,中间由机翼隔离。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减少两台引擎同时中弹的几率,并且发动机短舱的形式显然利于更换不同型号的引擎,使整架飞机看起来动感十足。全机共有三具油箱,所有油箱均采用自封式设计,安装惰性气体阻燃系统。为了保证飞机外形的光滑,减小气动阻力,飞机的驾驶舱完全融入机身并位于机体三角形的最顶端,座舱盖与机体表面齐平。驾驶舱采用加压和重装甲设计,整个机鼻部位使用了全透明材料以保证视角,位于其中的两名乘员均以俯卧姿势进行操作。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使飞行员承受更大的过载,但在飞机损坏严重需要弃机时,却是需要费一番周折的。

更要命的是,失速尾旋一直被三角翼战机视为禁区,困扰着中国航空兵训练水平的提高和飞机性能的发挥,严重影响着飞行安全。因为飞机一旦失速进入尾旋状态,就会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磁场,并呈麻花状坠落,常常导致机毁人亡。因而失速尾旋被世界航空届誉为“死亡陷阱”,它像迷雾一样难以捉摸。

今天,驾驶“火雀”飞机进行首次大迎角试飞。

在万米高空,许荣林和张丽娜操纵飞机逐渐降低速度,当速度降到240公里每小时左右时,飞机操纵开始变得吃力。随着速度继续降低,飞机机头向上抬起,迎角变大,进入失速状态。此时由于持续的失误操纵,飞机进入了正尾旋——“死亡陷阱”!

许荣林感到,进入尾旋后,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旋涡,飞机像拧麻花一样被吸入深渊,加之由于飞机飞快旋转,座舱外的景物变得扑朔迷离,令人异常恐惧。此时,由于飞机是向右滚转,没有受过训练的飞行员会下意识地向左压杆,以改平坡度,而这样做其实会使飞机尾旋动态更加剧烈。

正确的操纵应是平舵、杆中立,如果尾旋还不能停止,可以压顺杆。由于受过严格训练,两名试飞员克服巨大的正过载带来的超过身体两倍重量的压力,迅速调整好状态,保持15秒持续误操纵后,采取平舵、推杆中立等一系列动作,飞机终于改出尾旋。

许荣林收起油门降低飞行速度,当表速达到220公里每小时左右时,飞机进入失速,此时飞机的迎角为-20度。随后,他试着向正后方拉杆到底,同时蹬右舵到底,飞机在气动力的作用下先向右偏,但随即又在耦合力的作用下向左滚转,飞机随即进入倒飞尾旋。

从事飞行的人都知道,进入这种尾旋是非常危险的。此时许荣林和张丽娜在倒飞尾旋中,巨大的负过载将身体往上提,然而,更凶险情况还在后面。就在他们俩感到天旋地转的时侯,飞机突然发出“吭、吭”两声,许荣林在耳机中听到张丽娜喊到“停车了!”

原来,飞机由于是在倒飞尾旋中,迎角达到了-55度,发动机进气量本来就不足,这种状态下进一步阻碍了进气,造成发动机缺氧被“憋死”。倒飞尾旋加空中停车,许荣林和张丽娜遭遇了连环险情。

两名试飞员由于对尾旋有着深刻的理解,加之经验丰富,此时并没有慌乱,迅速采取了倒飞尾旋的改出方法。此刻,是以秒计算时间的,1秒、2秒、3秒……每一秒,他们俩都感觉从未有过的“漫长”,因为他们此刻正处在不断翻滚的状态,身上的安全带被绷得“吱、吱”响,座舱外天昏地暗,阴风怒嚎。终于,飞机在5秒钟后改出了尾旋,许荣林迅速收油门,降低飞机高度,将发动机放置停车位,保持空滑状态,以俯冲姿态增加飞机的速度,为空中启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