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夏季攻势(第3/4页)

托施耐德教授离开之后,他的老搭档卓马·布朗成为水电站的新负责人,他和托施耐德教授一样,也是一个真正的爱国的挪威人,他成为盟军情报机构的主要消息来源。把拍有情报的微型胶卷藏在牙刷里运送到瑞典,然后再从那里送到英国。

在科学家产的努力下,丘吉尔改变了以前对德国核威胁的看法,因为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核能将很快被应用到战争中来。1944年夏天,丘吉尔的科学顾问柴威尔在丘吉尔访问美国之前向他提供了一份核研究报告,在报告中,这位科学顾问写道,“如果我们任由德国人在核领域的研究遥遥领先,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他们可以利用核武器打败我们,或者在我们取得胜利后借助核武器来扭转战争局面”。

当丘吉尔和罗斯福在纽约举行会晤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科学顾问的提醒,他们就清楚地明白他们所面临的巨大威胁。两位领导人一致同意,双方将在这种“终级武器”的研究方面竭诚合作,并积极配合,破坏德国在这方面的进展。丘吉尔在和美国总统会晤后不久写道,“双方都意识到了,如果我们坐视不管,任由其发展,其后果将是非常惨痛而危险的”。

当维莫克方面的进展通过科学部门传给情报部门,然后又传到了军事和政治圈子之后,华盛顿和伦敦进行积极配合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双方一致同意派遣特工到敌人的后方对其进行军事和经济打击。所以才取得了这次行动的成功。

1944年的夏际,最重要的戏码,还是在东方战场上演。

为了牵制苏军兵力,使之无法支援乌里扬诺夫斯克方向的战斗,华军分别向远离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西线北段,和邻近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西线南段发动攻势。

这两次战役宛如两首插曲,伴随着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开场和谢幕,甚至也影响着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进程。

没有这插曲的夏季,历史将变得残缺。

插曲之一发生在东线北段。这里虽远离乌里扬诺夫斯克,却部署着庞大的中国北方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共有48个师,70多万兵力,并得到大密度炮兵集团(2407门)和第503营“玄武”超重型坦克的支援。司令为傅孝安元帅。他坐镇苏联战场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对战区情况了如指掌。

中国最高统帅部企图在夏季重新进攻斯大林格勒。为此他们特别加强了第18集团军。其总兵力多达29个师,成为东线最大的集团军。如此庞大的兵力,是否会被调向东线其他战场,包括鏖战中的乌里扬诺夫斯克,也是俄国人极为关注的问题。

苏联人决心先下手为强,目标是斯大林格勒东南的库里卡的华军突出部。库里卡作为斯大林格勒连接苏联内地的铁路枢纽,被中国人形象地称为“东方大门”。自里海及乌拉尔河畔的各处阵地被华军占领以来,一直是两军争夺的焦点。以库里卡为中心的突出部,目前主要由中国第26军防御。这是第18集团军编成内最大的一个军,拥有7个师。

按照苏联方面的计划,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指挥官戈沃罗夫上将)将从北面,沃尔霍夫方面军(指挥官梅列茨科夫大将)从西面,对该突出部实施向心突击。

为实施此次战役,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将调用第67集团军,由空军第13集团军配合;沃尔霍夫方面军调用第8集团军,由空军第14集团军配合。红军参战兵力总计25.33万人,坦克370辆。

对前线苏军而言,占领库里卡,歼灭中国第26军的前景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但斯大林本人对此兴趣不大,强调战役的重点并非夺取地盘,而是尽量多消灭有生力量。鉴于库里卡的重要性,华军必定会派出大量增援,届时苏军应以密集炮火和空袭予以大量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