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苦斗(第2/4页)

14日夜至15日凌晨,霍特后来所称的“战役真正的紧急关头”来临了。在霍特的催促下,苏军坦克集群借助黑夜的掩护,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小段距离。大约在10点钟时,一波中国战斗机猛烈轰炸了苏军的几批补给车队。当时,他们的车队挤在一处,在华军的打击下,一辆又一辆汽车相继中弹起火,不久,25辆熊熊燃烧的卡车就形成了一道明晃晃的桔红色火幕,冲天的大火映照着整个天际。华军以火光为目标,动用野战炮、反坦克炮、甚至没有护航的轰炸机,向苏军的坦克集群猛烈轰击。

苏军遭到了华军威力巨大的120毫米口径大炮的直接射击。拉什金少校亲眼目睹了27辆坦克“一辆接一辆地冒出团团火焰,就好像某个人在点一块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一样。”他当时就瘫倒在地上,放声痛哭起来。

库兹亚向霍特发去了十万火急的电报。6月15日凌晨3时30分,在霍特的拖车里,他静静地听着库兹亚的陈述。库兹亚认为,应撤销此次战役计划;那些已经闯过华军防线上的为数甚少的坦克部队也必须在拂晓之前撤回。库兹亚警告说,就在阵线的那一边,面对着他们的就是华军军队的炮兵集群。

霍特摇了摇头,他的计划必须被贯彻到底,撤退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库兹亚和他的手下不愿向前推进,别人就会接替他们完成这一使命。

在战斗刚打响的时候,华军部队成功防止了苏军攻势发展为大规模的突破,然而,霍特却在不紧不慢地蚕食着东方白的部队。霍特不是那种轻易就忧心忡忡的人——然而,他也有焦虑不安的理由。他的初衷原本是彻底吃掉东方白的部队,但是6月16日战斗打到第3天时,他的绝大部分军队仍还未能实现他最初指望在8小时战斗中去完成的目标。他意识到,除非做出新的努力,打破眼下的僵持局面,否则,苏军就可能丧失战斗动力和取胜意志。他把自己锁在拖车里,一呆就是大半天——但是,当他重又抛头露面时,一项新方案又诞生了。

迄今为止,苏军已成功地突破了5英里雷场和他们面前华军防御地带的绝大部分,现在正自东北方向直插华军纵深。在挺进途中,苏军还夺取了一个可以俯瞰公路和铁路的制高地。霍特眼下正考虑集结一支庞大的突击部队,去扩大苏军的战果。如果苏军能拿下那条公路,东方白的军需补给线就会被完全切断。霍特要求罗科索夫斯基把已经疲惫不堪的苏军调出南路战线,进行休整和补充,他们将肩负起发起新攻势的使命。

东方白清醒地意识到了苏军取得的戏剧性的成功,他调出了作为预备队的一个装甲旅,让它与第41装甲师一道,从南路战区奔驰30公里直抵战线的最北段。他明白,他必须击垮苏军在那里发起的攻势。

在莫斯科,斯大林如坠五里雾中。当霍特从战场上抽调出部队后,这位苏联领袖极其担心霍特可能会放弃进攻。“我们的德国朋友正在玩弄什么花样,他居然停止战斗?”他质问朱可夫。斯大林计划派人从莫斯科出发,火速赶往罗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打算探个究竟。实际上,霍特正在进一步完善他的作战计划。当他得知东方白正在把精锐的中国军队调往南路时,就决定把苏军主攻方向朝北转移5公里。苏军将继续留在北路进攻,但第9集团军的主要突破口将放在易受攻击的中国军队防线的结合部。在4公里之外,沿着一块被称为“卡佳”小道的地区,华军汇集了一支强有力的野战炮兵部队。这就是苏军的主攻目标。有“德国志愿军”加入的苏军将执行这一进攻任务,其先头部队是威名远扬的德国装甲第1师的一部分,它的指挥官阿尔尼斯·科克希斯少将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在法国、希腊和克里特岛的战斗中,都留下了他的踪迹。同时加入这支进攻部队的还有苏联的2个步兵师。霍特的计划是,战斗打响时,苏军将首先提供炮火准备,步兵部队随后进攻到“卡佳”小道2000码的范围内,紧接着,第19装甲师和第20装甲师将越过步兵部队,沿着小道跨越华军军队的炮兵阵地,彻底突破他们的防线,直至把华军一扫而尽。东方白的坦克集团军最终将被全歼于此——或者说霍特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