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烈风”出世,“零战”退散(第4/4页)

“瀚之来得早啊!”

杨朔铭转过头,看到了刚刚下车向他打招呼的国家科学院院士傅晶博士,不由得微笑着迎了上去。

“今天来的人里,都是科学界的名宿,我当然要早些了。”

“此行对你来说,充其量也就是一次充电之旅。”傅晶不以为然的说道,“现在是你最忙最累的时候,其实不一定非得你亲自来。”

“越是这样,我越应该来。”杨朔铭笑着摇了摇头,“到你们科研一线感悟一下科研精神,了解科研人员的需求,回来以后,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是吗?”

“说的也是。”傅晶笑道,“那你这一次,可得看仔细了。你设计的那些飞机模型,可是要在这里边好好‘吹’它一番的。”

两个人正说着话,其他的人也陆续赶到了,老老少少的约有二十多人,杨朔铭笑着和众人打着招呼,对于好久不见的巴玉藻、王助等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的到来,他并没有感到吃惊。

大家寒暄过后便上了一辆大客车,客车在装甲车的护卫下,驶过一段蜿蜒的山路,过不多久,眼前的景象便豁然开朗,翠绿的山林间,一座5层高的长条形灰色建筑拔地而起。

“我们到了,这就是整个亚洲最大的立式风洞。”

听到陪同的技术人员的介绍,曦雪感到有些失望,因为眼前的景象与她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新建成的立式风洞不算高大,也不显得很威武,甚至不如北京城里常见的摩天大楼。

从外表上看,这座建筑与普通房屋唯一不同的是,它身上“背”着一根粗大的铁管。这时那位技术人员象是知道她心里的想法,笑着对她介绍说:“可不能小瞧了这个铁家伙,它是产生气流的主要通道。其实,风洞普通的外表下有着神奇的‘心脏’。只有步入其中,才会发现这片人造‘天空’完全是用高科技的成果堆砌而成。”

曦雪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点了点头,此时身处众多科学家之间,她知道,以自己的学识,还是不要轻易说话的好。

过不多久,所有的人都来到了这座长条形的灰色建筑内。在这里,杨朔铭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四手相握。

这位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就是中国力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学科院院士王鸿声先生。而在大家身边静卧着的那个钢铁身躯,则是王鸿声研制成功的中国首座可复现高难度飞行条件的超大型激波风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