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元首之死(第3/4页)

除了车队,希特勒还拥有一支小型飞机队。早在30年代初期,他就开始了全新尝试,多次乘坐飞机进行竞选活动。这种出行方式持续到1933年以后,那年,他命令飞行员汉斯·鲍尔负责创建一个“飞行队”。希特勒除了使用当时很普遍的重型飞机“容克-52”外,还使用了一架经改装后的,登记为D-2600的“福克-沃尔夫”公司制造的“秃鹰”飞机作为他的专机。安全措施极其严格。只有鲍尔才可以驾驶飞机,他永远不能透露目的地,甚至对机场官员也不可以透露。D-2600停在柏林滕伯尔霍夫机场一个牢固的飞机库内,由帝国安全部和警卫队联合看管,由一组经过严格审查的工程师进行维修。每次起飞前,都要进行15分钟的试飞,而且严禁携带包裹、邮件和未经许可的行李。

表面上看,在保护希特勒的安全工作上是下足了工夫,也花了不少本钱,但是这个安全体系本身存在着许多根本性的缺陷。最重要的是,对极其敏感职位上工作人员的审查非常不严格,这种松懈态度着实让人吃惊。警卫队内部的情况也是如此,甚至在希特勒周围的亲信中,也普遍存在着同样明显的松懈态度。

或许正因为如此,希特勒认为他的保镖作用有限,觉得他劫后余生靠的是仁慈的上帝关照。他对身边的保卫者毫无耐性是众所周知的。他对警察心生厌恶。也许是因为不能忍受被监管,他经常对党卫军巡逻人员吼道:“去保护好你自己吧!”希特勒自己还不止一次的对来访者说过:“我随时可能死于罪犯或白痴之手。”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明白,只要他决心刺杀希特勒,机会还是很多的。他们很快就能知道,虽然他们的刺杀目标一直在不停地完善、重组安全体系,但是这一切都进展缓慢,离真正的完善还有很大距离。他应该能够看到,出席各种公开场合的活动是他们的刺杀对象的例行公事,而在这些场合有大量的群众足以制造混乱局面,他们可以乘机逃走。成功刺杀希特勒的机率其实是很高的。

谁也不知道,有这样的一天,一位外表上看显得毫无恶意的男人在威廉大街的一间阁楼里住了下来。在这里,他被当作了一名退休老师。他的证件显示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德国公民。他戴着角质框架的眼镜,胡子也没有经过精心修剪。他住在一间简陋的房间里,不允许任何人进入。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人,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

没有人知道,他将在这里安装一枝特制的带有瞄准镜的枪。他会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地瞄准着首相府的阳台,他沉着冷静,没有丝毫的急躁。直至有一天,他将在一个最佳的角度,最佳的时机,向那个本来能够改变历史的人开火。

这个人的名字叫托尔尼。

1916年1月,托尔尼出生于瑞士,他的家庭是虔诚的中产阶级天主教徒,他是家里的长子。他所接受的是正统学校教育,在16岁那年,他离开学校,出去学习做一名制图员。

托尔尼曾经参加过一个激进的学生组织。在那里大家激烈地讨论当时的世界大事,其中也包括共有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优点和缺点。对托尔尼来说,他青年时代便受到了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但非常奇怪的是,他们讨论的结果是阿道夫·希特勒才是危害人类的最大祸害,而并非斯大林。他们甚至把希特勒看作是“撒旦”的化身。这个组织提出了许多言论。他们似乎很担心希特勒会迫害天主教并担心新异教在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中兴起。他们认为,希特勒对提倡无神论的苏联太过于软弱,希望希特勒对斯大林宣战。然而不久,他们便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那就是除掉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