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元首之死(第2/4页)

还有一位年轻的南斯拉夫犹太人弗兰克富特尔也成功执行过一次堪称近乎完美的刺杀行动。他曾是法兰克福大学学医的一名新生,进入大学后不久他就逃亡瑞士。在背井离乡的日子里,他读到了国社党迫害犹太人的报道,看到了反犹太人的宣传,因而想要奋起反抗。他最初想要刺杀希特勒,但后来决定选择刺杀出生于德国的瑞士纳粹党领导人威廉?古斯托洛夫。弗兰克富特尔做足了功课。他研究古斯托洛夫的日常安排,记住他的行踪,携带了照片帮助确认古斯托洛夫。弗兰克富特尔还买了一把左轮手枪,在伯尔尼的一个射击场练习射击。2月3日,他买了一张去达沃斯的单程票,在那儿定了一个房间。第二天,他去了古斯托洛夫的住处,平静地按下门铃,请求古斯托洛夫的接见。他被带进一间书房,然后坐在希特勒的画像下等候。古斯托洛夫一进门,弗兰克富特尔就对准他胸部和头部连开五枪,然后逃离了现场并打电话给警察。他在束手就擒时说:“我开枪,因为我是犹太人。我非常清楚我所做的事情,我没有一丝遗憾。”象希尔施一样,弗兰克富特尔是在设法激励受苦受难的犹太人起来反抗,但他也和希尔施一样,没有能够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尽管有组织起来反抗的犹太人依然还没有,他们的事迹却说明,在遭受羞辱和持久的迫害后,他们也会揭竿而起。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们除了拥有简单的装备,进行单打独斗之外别无它法。犹太人的反抗看似微不足道,但是至少能证明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希特勒在攫取了德国的最高权力以后,考虑到自己面临的威胁会越来越大,于是实施了另一项有关他自己个人安全的修正方案。方案中史无前例的条款是,保护国家元首得到了国家资助。于是希特勒身边的人顺应时势,努力为自己打造势力基础,扩大影响范围,不失时机地为自己谋取利益。他们之中,海因里希?希姆莱最为引人瞩目。希姆莱成功地扩充了势力,在希特勒的安全部门推行更为严格、全面的审查。屡次争执后,希姆莱说服希特勒任命他为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安全部部长。帝国安全部将取代之前的元首保卫队,负责保护希特勒和其他政要的安全。

角逐掌控保卫希特勒安全工作的争斗因此持续升温,并达到了最激烈的程度。希姆莱的元首保卫队半途而废,被吸收进了常规警队,从属于内政部。之后,剩下的三个竞争者——帝国安全部、党卫军护卫队和警卫队——被迫进行了明确分工。在职权范围重叠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建立分散的势力范围,护卫责任由党卫军护卫队承担;保镖、仪式警卫、岗哨人员由警卫队提供;帝国安全部提供专业警力支持,包括监视和调查。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难以攻克的屏障,阻止任何想要伤害希特勒的人。

希特勒周围的安全措施曾给来访的外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任何进楼的来访者都必须在进入之前经过两个党卫军岗哨。然后来访者被引到接待者那儿领取一个表明身份的通行证,随后再由一个党卫军士兵陪同到相关办公室。接下来,来访者将经过林林总总、多达39个党卫军固定的警卫岗哨。一进入第二层楼,也就是希特勒套房的所在地,入访者将面对一个显然更加严格的检查和一丝不苟的身份核对。任何没有有效通行证的人都可能被逮捕。离开时,来访者也要在陪同下返回接待处,在那里交还通行证。希特勒的交通安排显然是安全保卫工作关注的另一项内容。希特勒早期热衷汽车,早在1923年他就拥有一辆红色的“梅塞德斯”(奔驰)轿车,但是在啤酒馆政变中这辆车被慕尼黑警察没收了。之后,他获得一系列汽车,主要有“梅塞德斯”或“迈巴赫”大型高级轿车,这些车用于希特勒的个人事务或是政治事务。希特勒上台后,开始收集一些经过特别改装过的“梅塞德斯”,其中有的被改装成了装有防弹轮胎和5厘米厚车窗的装甲车。据说这种车既可以防止炸弹还能防止小型武器的袭击。但是希特勒最喜欢的车还是一辆敞篷巡视车,尽管它有明显安全缺陷,但对希特勒来说,公共场合的露面和公开演讲显然比人身安全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