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新救世主”(第4/4页)

就在这一天,许多美国人在前工业社会民主时代的那种原始状况下生活。被房东赶出门外、被截断煤气水电的人们加入了全国四处流浪的大军。“他们象破木烂船,随处飘流,举目四顾,灰心丧气。他们当中有正派诚实的中年人,他们贫穷劳累,满脸皱纹;有的是青年男子,满头长发,从不梳洗;他们穿城过镇,或是搭乘铁路上的货车,或是揩油坐私人汽车。这些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美国公民,走遍了整个美国。天冷的时候,才在各大城市集中起来,他们忍饥受冻,四处碰壁,肚子空空,前途渺茫,心烦意乱,辗转奔波。然而,这样的景象仅是逼真地刻画了不幸者中的一小部分人。更多的千百万人只因肯象畜生那样的生活,才免于死亡。”

大萧条给美国的人口、家庭、教育、道德、信念、生活水平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数百万流浪大军中,瘟疫、性病、犯罪现象十分流行。有的女孩子为了糊口,往往冒着怀孕危险,10美分卖身1次。“失业与失去收入已经破坏了无数个家庭,使这些家庭成员精神颓丧,失去自尊心,摧毁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可雇佣性,夫妻、父母子女暂时或永远地离散。许多家庭勉强维持着外表形式,但往日的平静与和谐伴随着道德的崩溃而一起消失了,种种看不见的创伤在家庭每个成员的心灵上留下了多年后也难以抚平的印迹。”

人们对时局、政府政策的怨恨之情已达到饱和的临界点,“有一种强烈的悬空之感,一种忧郁的烦躁,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当某个城镇的银行破产时,广大储户表现出的不是愤怒,而是觉得自己的社区已成为类似某种可怕疾病一样蔓延的形势的牺牲品。许多美国人对现行两党制度心灰意冷,民间对当局的不满以种种无情、冷酷、尖刻、辛辣的自发方式倾泄而出。”

而罗斯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继任美国总统的。

美国著名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总统的顾问之一、曾负责起草许多重要演说稿的罗伯特·舍伍德这样写道:“人世间任何一位掌管世界命运的剧作家也不可能再为一位总统——或是一位新独裁者、新救世主的出场设计得比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出场更为出色的了……赫伯特·胡佛的一场前戏为下面的罗斯福大戏留下了很宽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