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一人之血(第4/4页)

“冯基善将军在民间的口碑一向很好,有‘平民将军’之称,这一次为什么会……”曦雪问道,“是不是受了谁的指使?”

“你说的不错,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受了苏俄的怂恿和指使。”杨朔铭冷笑了一声,“近些年来,咱们中国的每一次感冒发烧,其实都是因为莫斯科打的喷嚏。所幸这一次我发觉得早,没有让这次的感冒烧起来。”

“但可惜徐树铮将军还是死了。”曦雪叹息了一声,说道,“他为国家做了那么大的贡献,而且的诗写得那么好……”

“放心,他没死就是了。”杨朔铭看到曦雪面露惋惜之色,不由得笑了起来。

“您说什么?徐树铮将军没有死?”曦雪大吃一惊,问道。

“我估计,这一次的巡阅使会议,会有不少人表现和你一样的。”杨朔铭欣赏着曦雪那吃惊的表情,笑着说道。

北京,房山铁路站。

“看样子是真的没事了。”坐在火车包厢里的两湖巡阅使吴佩孚指着铁路沿线说道,“军事管制已经解除了。”

心事重重的曹锟顺着吴佩孚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他冯基善这一次准备应该是相当充分的,而且京里也都预先做了布置,但却没有起到丝毫作用,真是奇怪。”吴佩孚接着说道,“我原以为这场大变,没有点时间,不死上他几万人,是平定不下来的,可现在竟然兵不血刃的就平息了,政府这一次处置及时有效,真让人惊诧莫名。”

“冯基善这个蠢材,坏了我们的大事,唉!”曹锟听到吴佩孚的话,再也忍不住了,“这一次本来不应该是这样的结果!”

听了主公的话,吴佩孚一时间有些错愕,坐在那里作声不得。

在吴佩孚的印象中,曹锟从来没有表现得象今天这样。

曹锟看了看吴佩孚,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他喘了几口粗气,渐渐的让自己平静下来。

“子玉,这次的事,绝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曹锟说道,“冯基善的背后,是赤党毫无疑问,但政府这一次的处置,也不是光平息政变这么简单。”

“您的意思,是政府另有目的?”吴佩孚想了想,问道。

“你别忘了,蔡松坡的那个国家军队改革计划,是冲着谁来的。”曹锟冷笑了一声,“他冯基善不想束手待毙,因而才想要放开手脚玩一把大的,当然,他背后是赤党和苏俄,咱们和他不一样,但咱们的境地,和他是没什么差别的。对咱们这些辛亥老军来说,没有了兵权,还能做什么?”

“是啊,各省督军撤了,下一步,就应该是巡阅使了。”吴佩孕叹息道。

“蔡松坡为人耿介率直,大公无私,他搞的这个‘军队国家化’的目的,是想去除掉中国军阀混战的危险,本意是好的。”曹锟说道,“但他怕是没有想过,他这样做是把地方军阀给弄没了,但却造就了一个全国性的大军阀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