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英米援支统计报告”(第2/4页)

“之所以压低了西方援助在支那战时条件下的作用,首先是为了证实支那在对抗帝国军队的战争中‘民族经济的胜利’这一神话,同时还要证明支那的军事经济优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经济——不仅包括德国,也包括英国和米国的经济。只有到了1921年以后,在支那的公开刊物上才开始对盟国援助有更为准确的评价。例如,冯基善将军在后来同一位美国神父罗文芳的谈话中就指出:‘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当然,首先要提到的是从米国朋友那里获得的援助,因为在这方面英国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相对有限。在分析战争的各个方面时,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如果没有米国提供的弹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就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米国人民给我们的卡车,我们就没办法去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米国朋友提供的。’同时,冯基善将军还强调指出,‘当我们开始参战的时候,与日本人相比,我们在工业方面还是很落后的。’罗文芳于1915年到1918年与冯基善的这几次谈话的可靠性,被冯基善后来的论述所证实——这是191921年我国情报部门监听并录下的冯基善谈话的内容:‘现在有人总说西方盟国在战争中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的是米国人民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资,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我们的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米国人民真诚地给我们提供了火药和炸药,他们还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米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这么多军舰和坦克吗?而现在情况当然不同了。我们自己这些物资装备已经很充足了。’”

“与支那人的含糊其辞不同,米国的学者们把援助支那的作用一直都看成是支那能够继续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米国学者亚当斯在今年出版的专著中论述了米国援助对于支那至关重要的军事经济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关支那生产的相关资料,他无法表明米国和英国提供的援助在支那的个别至关重要的生产中所占的分量,虽然他能够列举出根据一些非正式的和民间的协议所供应物资的详细清单。英国学者哈得逊也在专著中首次从平衡性的观点论述了米国、英国和加拿大根据协约国有关协议向支那所提供物资对于支那军事经济的意义。但是,他在研究中所列举的产品清单要比亚当斯少得多,同时受国民经济平衡理论的影响很大,哈得逊主要计算了武器和战斗装备的数量,同时象一般人所做的那样,没有逐项分析的、具体的产品清单(有关于石油产品的总量,而没有具体燃料的类型;钢材也是只有总量,没有分类。其他也是如此),这就使得局面对支那经济比较有利,比它实际上的情况要显得好得多。我们的专家学者试图计算一下西方的援助在支那某些战略物资的生产中所占的份额。同时,我们不仅利用一些不久前公开的资料,而且还利用了我们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战前,支那经济的最薄弱处是汽油的生产,尤其缺乏的是高品质的坦克用汽油。但在战争进行的那几年中,米国根据相关协议运输了大量汽油到支那,其中也有很多转道运向了其他地区。显然,没有西方在燃料方面的援助,支那空军和坦克部队简直不可能把自己的部队维持在起码的规模上。应该指出的是,由于西方的廉价汽油的输入,所以它保障支那军队用油的作用实际要大得多,如果单纯只按重量来计算的话,它的作用就被低估了。虽然,有米国汽油的大量输入,但其实际发挥的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在这种燃料方面,支那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支那军汽车汽油匮乏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比如在1921年年底时,在支那军总参谋部委员会、后方司令部和汽车运输管理总局所提交的报告中,在谈到对各集团军中正确使用交通工具进行检查的情况时,指出蒙古第1集团军中‘集团军汽车运输工具的进一步增加与燃料调拨的数量没有同步’。这种局面在南方第2集团军中也存在。显然,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部分是由于支那方面申请根据协议运输的物资结构不合理,而较为合理的物资结构应该是少要一些汽车,多要一些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