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北京会议(六)(第4/4页)

回到喀土穆的时候已经是晚上,街道上的路灯亮起。12月底的喀土穆气候非常宜人,青白尼罗河上河风怡人,岸边的沿河道路上人影绰绰,看着他们的步伐,都从容。这些让匠人们忍不住有种回到意大利的感觉。只是在城市的话,喀土穆并不能算是糟糕。

最后有四名工匠决定去尼罗河两边的地区参加提高牛皮质量的研究,韦坤对这个选择很满意。让他更满意的是他所作出的雇佣欧洲人的决定,东非对中国来说太遥远了,遥远到大家并不拒绝使用东非来的产品,但是大家根本没想过要到东非来。但是想提高东非的实力,需要大量的人才。等着非洲黑兄弟上贡的童男童女教育到能用,至少得十几年时间。这个空窗期里面,他能利用的人力资源只有欧洲人。

韦坤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东非刚清洗了一大圈,东非的节度使王明山又很支持韦坤的看法,所以韦坤得以从容实施自己的打算。若是之前,韦坤想利用欧洲的劳动力,那是想都别想。而且王明山的女朋友是银行业的,由她发动银行的力量出面网罗人才,韦坤还能省下很多力气。

没等韦坤得意太久,就有通讯人员送上了电报。强忍着因为疲惫而产生的倦怠心情接过电报,韦坤读了起来,这大半夜的还有人送上电报,绝不会师鸡毛蒜皮的小事。

果然,电报是东非节度使兼党委书记王明山发来的,王明山告诉韦坤,现在南部非洲的战争很是激烈,东非行政区接到马达加斯加军区的请求,要他们派遣三万黑人士兵参加祖鲁人与英国人的战争。王明山询问韦坤,苏丹能调出这么多部队参加战争么?

韦坤第一反应就是立刻拒绝,苏丹三郡此时有大概两万五千黑人军队,还有大概五千日本人,总数倒是有三万。不过这帮人根本就不可能开到南部非洲去作战。

当地黑人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让他们在家乡附近打仗是没问题的。但是跑到他们想都想不到的遥远地方去打仗,根本不用指望他们的战斗力。日本人与其说是军队,还不如说是中国的家丁和佃农。指望黑兄弟们掌握复杂的种植技术实在是太难为他们,所以现在是中国人教日本雇员农业技术,日本雇员到各个村子里面驻扎,以传帮带的模式让黑兄弟见识到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让那帮有愿望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黑兄弟们可以找到可以学习的对象。

但是韦坤接下来心一软,他知道现在能打仗的黑兄弟已经到了南部非洲前线。若是想搜集能够打仗的黑兄弟,也就韦坤手头还有那么一点。王明山现在大概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不过最后韦坤还是决定不帮忙。他让通讯人员记下了自己的回电,“苏丹的兵力只够自保,没有能够派出去的人员。”

韦坤没想到王明山接到电报之后根本没生气,更没沮丧。这位东非节度使只是命人把这份电报转发给了马达加斯加军区,然后王明山就把此事给抛在脑后。办不到就是办不到,王明山很追求自己的进步,所以他不强求自己做办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