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更正确的选择(五)(第2/4页)

必须说,这种攻击远比用那些明显有漏洞的各省计划来的更有号召力。阮希浩这几天紧绷着的脸总算是有点解冻的迹象,他明显看到那些中立委员有些被打动的意思。指望部委自己放弃手里的权力并不现实,他们的票是别想了。只有让中立的委员们同情支持省里,才有可能在最后的投票里面出现对省里有利的局面。

五十个省先后发言,对于中央强力的管制都有自己的意见。不过中央委员会也不可能只有省里在说话,五天之后,终于轮到部委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了。

首先出来的就是教育部长曾大千,“同志们,我们以前看不起那帮读书人,觉得他们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头去了。跟着都督打天下,我们也逐渐明白,那帮读书人就是和满清和地主站在一起,根本没有和我们这些穷苦出身的人在一起。我们既然看不起以前的读书人,那我们就要比他们强。所以国家制定了强制义务教育法,为的就是要以后的中国人人都读咱们的书,人人都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我们教育部是个清水衙门,全靠国家拨款。可这笔钱到底到了哪里,我这边有个统计资料,最少有四成的教育资金被省里截留了。我不知道其他的部门省里面能不能惹得起,我们教育部门省里绝对惹得起。所以没钱,就从教育资金里面挪,没钱就先欠着教师的工资。没钱就先把教育资金给停一些。反正么,学校可以等。屋子不够,挤一挤。既然以前很多地方没学校,现在也不用那么着急……”

曾大千的语气里面满是嘲讽,有些省经济发达,教育工作自然做得好,不过这些省却是最少反对部委的。起来闹得,都是经济上不够发达,又很想发达的。这帮人的脸色就变得不那么好看。这件事的确狠狠踩在他们的理亏之处。

“我就在想,适合读书的年龄就那么几年,从六七岁到十六七岁。过了这个年龄,就算是想再读书,也得有读书的机会。那时候十几岁的孩子们就要开始成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要生活,要成家,要开始为家里贡献力量。那时候你让他们再去读书,他们也没有学习的习惯了。咱们都当过兵,都督爱讲,除了吃奶之外,小孩子天生什么都不会。所有学会的东西都是后天练成的,所有掌握的技能都是后天培训出来的。所有的习惯都是后天养成的,包括学习的习惯。如果不是组织生活里面三分之一都是各种读书会,给本书,给份文件,大家能读懂么?”曾大千火力全开,猛烈的抨击着省里猛卡教育资金的行动。

“有人给我说读书无用,种地读那么多书做什么,做个小买卖会算账就行了。读书不仅起不到作用,还要花那么多钱。对这种说法,我的回答是,要是觉得读书无用,那只有一个原因,读书读的不够多,读书读的没学会读书的方法。很多老同志老兄弟从广西打到南京,从南京打到安徽,从安徽打到河北,再从河北杀回安徽,再杀到广东,又从广东杀到全中国。这几万里的征程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少一步,就停在那里走不动。省里的同志说部委的问题,我作为教育部很多问题并不清楚,我不做评判。我只想问几个问题,这些被省里截留的资金怎么办?因为被截留了资金而停顿的教育工作什么时候能够继续推动?以后还会发生多少类似的事情?这几个问题,我希望省里面能够给我做出回答!”

光复党一直比较重视教育,曾大千身为教育部长又死死扣住各省亏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部本身也不是什么实权单位,不可能去影响省里的工作,教育资金还是国家支出的,并不需要省里单独承担。这个发言立刻让省里就显得被动起来。

曾大千却也没有到此为止,他手里挥舞着一叠文件,“这是最近三年来省里挪用教育资金的清单,我可以说这些清单不完整,因为我只收集到了已经能够确定的挪用。不包括挪用之后三年内又给补上的部分。如果把那些内容给补上,这清单就得厚上好多。这件事省里必须给我们教育部一个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