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好公爵”汉弗莱之死

一个是缺钱的国王,一个是没嫁妆的王后,尽管如此,双方的尊贵地位摆在那里,婚礼仍然不能太寒酸。1444年3月,北法洛林公爵领地的首府南锡,为安茹的玛格丽特举行盛大婚礼,法王查理七世、王后、王太子率众多大贵族前来庆贺,新郎官亨利六世未到场,英方由“背黑锅”专业户萨福克侯爵夫妇代理出席婚礼。

为期8天的庆祝活动少不了比武大赛,这是中世纪重大庆典中必备的娱乐项目,连查理七世也骑马持枪上阵一显身手,他的对手是新娘的父亲雷纳,结果毫无悬念,雷纳赢得胜利。按照规矩,婚典上的比武输给新娘父亲,这是向对方致以崇高敬意,若这个礼让来自国王,主人家将有无上荣耀。婚礼期间有无数宾客围着新娘奉送甜言蜜语,奉承不是白送的,很多人无非想谋个一官半职。

热闹的婚礼结束后,玛格丽特启程赴英格兰,查理七世夫妇把她送出数公里远。法兰西国王一路用手臂紧搂侄女,对她表示歉意,说自己不能为她做什么,只有祈求上帝保佑,“我把你送到了欧洲最大的王室之一……即便如此,那个王室是配不上你的,我亲爱的孩子”,说完眼泪掉了下来。查理七世的王后则始终哽咽说不出话,只是一遍又一遍亲吻侄女,缠绵许久姑父母才与侄女依依不舍挥泪告别。

如此感人至深的送别仪式只会让玛格丽特为法兰西的利益而奋斗,这与她英格兰王后的身份大为冲突,她当时也许没想到,自己正朝着西欧最动荡的巨大政治漩涡中心走去。一切政治、军事活动离不开“钱”字,英格兰议会为反对这桩婚事,愿意投票批拨5000多英镑争取国王悔婚,但已无济于事,王叔汉弗莱唉声叹气。

迎接新王后的开支远远超过预算,光接亲就动用56艘船。送亲队伍相当庞大,有5位男爵及其夫人,每人日薪4先令6便士;17名骑士,每人日薪2先令6便士;65名乡绅,每人日薪18便士;174名近身仆役,每人日薪6便士,还有由1200多名自由农组成的随从队伍。当然,维持颜面的所有费用最终由亨利六世埋单,不过需要时间筹集金钱,据说国王还典当了王冠上的珠宝。当下的开支还需新王后操心,她不仅“精明能干”,还显得“深明大义”,家里没有嫁妆,她就典当了自己很多银器,把钱交给陪同的萨默塞特公爵夫人用来先支付水手薪资。

王后将以旅行方式进入英格兰,到达巴黎时,约克公爵率600弓箭兵恭迎多时,负责把王后护送至诺曼底的鲁昂,再经哈夫勒尔抵达瑟堡,英格兰迎亲船队将在瑟堡载上王后穿越海峡返国。公爵与玛格丽特相处颇为融洽,两人可能都未预料到,今后他俩将是两大敌对派别领袖,不共戴天的仇敌——白玫瑰公爵vs.红玫瑰王后。

查理七世出嫁玛格丽特的决策老谋深算,似乎坐实了汉弗莱一派的观点——和约与亲事将会毁灭英格兰在法事业。顺道值得一提的是,查理七世在执政生涯中,在西欧各地安插“间谍”,收买“代理人”,常为他的事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他能从逆境中翻身,重新统一法兰西,成功领导复国战争,最终获得“胜利王”美称,绝非浪得虚名。在平庸之辈看来,只有“强硬”和“英勇”才是取胜之道。实际上,若非力量强大到可目空一切,否则就是自毁前程,凡成大事者皆懂得“柔软”与“手段”。与其说汉弗莱“神机妙算”,还不如说瞎猫碰到死耗子,英格兰在法事业早晚都要失败,玛格丽特的到来只是加速这一进程。

玛格丽特到英格兰后的婚礼低调得多,英格兰国民对新王后的反应颇为冷淡。汉弗莱原本就极力反对这桩婚姻,认为亨利六世应该迎娶阿马尼亚克伯爵的女儿。听说亨利六世连嫁妆都不要,汉弗莱冷嘲热讽,跟自己的支持者们将此事渲染得沸沸扬扬,嘲笑“买回来”的王后“不值7英镑”,激起民间对国王婚事的反感。汉弗莱对王后充满敌意只会令国王对他更加厌恶,国王的宫廷亲信们为表明支持“和平政策”,纷纷与汉弗莱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