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我来保卫雨花台(第3/5页)

向小强笑道:

“大师,雨花台现在还有很多雨花石吧?”

法云大师笑道:

“呵呵,有,有,但因历代游客游玩,皆慕名捡拾寻找,现在山上虽还有一些雨花石,但都已是下品,精品甚为难得。这个,说到雨花石,本寺倒是保存了一些,均为历代僧人精心挑选的,颗颗玲珑剔透,皆为精品。呵呵,向大人既有兴趣,待大人杀退清虏、赢得此战,老衲便做主,挑选一套最精美的,送与向大人。”

呵呵,原来还有纪念品附赠啊。向小强赶快合掌笑道:

“那多谢方丈大师的美意了。”踱到大雄宝殿内,向小强仰头望着闭目微笑的佛祖,平生不信佛的他,此刻郑重地跪在大殿中央的蒲团上,认真地拜了三拜。旁边的僧人赶紧念佛,“叮——”地敲响法钵。

向小强原先印象中的雨花台,只是后世的一个红色旅游景点而已,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去参观,听党课。即使在另一个时空的这个时代,这里也是处决犯人的阴森刑场。但是在这个时空,在华夏文明完整传承下来的这个时空,雨花台终于扫去了“杀人刑场”和“意识形态基地”的阴霾,重现了江南文化名胜的本色,重新成为一个散发着文化和书卷气的地方。

如今雨花台下,前面是骄横的清军,后面是南京。向小强跪在蒲团上,对佛祖许愿,一定要让他保卫好雨花台,保卫好南京,保卫好这块残存的江南半壁,保卫好这块中国仅存的富裕、民主、文明的土地。

因为只有经历过了“没有”,才真正明白“有”的可贵。

向小强站起来,对方丈笑道:

“回头打完这一仗,自当奉上香油钱。”

法云大师当即双手合十,躬身念道:

“阿弥陀佛……”

向小强接着笑道:

“不是不愿现在给啊,呵呵,只是大战在即,实在不知这座山、这座城、这块土地、还有我自己,命运会如何。……唔,要是……万一……如果……的话,那就都是清虏的了,嘿嘿。”

法云大师又是双手合十,高宣佛号:

“阿弥陀佛,佛祖保佑,老衲坚信一定会收到向大人的香油钱的。”

要是在别的时候,一位方丈说这话肯定相当的搞笑。但现在法云大师却说的相当有感染力,向小强也坚定地点点头:

“嗯,我也相信,一定会的。”

这时方丈转身接过一个宣纸簿子,翻开捧到向小强面前,旁边小僧捧上笔墨。方丈笑道:

“向大人,请吧。”

咦,干嘛,功德簿?

不是说好了先赊着,回头给吗?刚说的很好听:“老衲坚信……”,这就要记账啦?

方丈见他疑惑,笑道:

“向大人第一次来,这是本寺的贵客留言簿,来本寺造访的贵客们总爱留下几句。呵呵,向大人不留下几句?”

向小强接过来,一页页的翻看。这本簿子也是有年头了,古色古香,纸色很久,但保存得很好。看上面很多前人的题字,多是些高官大臣、皇亲国戚,留款最早都是几十年前的。

留言多为诗句,或是几句文言文:

什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东南胜形,三吴都会”、“余乃为亡妻李氏造像一尊,愿为有缘人……”等等。

偶有几张,是用了半透明的薄纸精心保护起来的。隔着薄纸能看到,这几张都是几位皇帝的题字。

最近一张是朱佑榕的题诗: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愿得长如此,年年候物新。”

看留款是“怡福元年”,还是两年前的,是她登基的第一年。

……愿得长如此,年年候物新……

向小强把簿子放在桌子上,抬起头,凝视着大殿外面。远处隆隆的炮声还在零星传来。

方丈一怔,以为他不敢在当今天子的后面留言呢,出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