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德与《燕京岁时记》(第2/3页)

卜德的注释不仅具有知识性,也具有学术性。上文关于华阳洞的来历就显示了他的历史考据功夫,虽然没有列出参考文献,但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他依据的是《战国策》和《吕氏春秋》。在其他一些注释中,他则引经据典,比如他在解释寒食的时候就引用了《左传》和《史记》中关于晋文公的记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卜德还注意到了当代学者的著述。敦崇在描述妙峰山碧霞元君庙时有这样一段文字:“庙东有喜神殿、观音殿、伏魔殿,庙北有回香亭。庙无碑碣,其原无可考。然自雍乾以来即有之,惜无记之者耳。”(59页)针对这段话卜德做了如下注释:“妙峰山是北京周边最受人欢迎的进香之地,但现存的记录却如此之少,实在值得关注。容庚在探讨妙峰山香火起源的文章中,全文引用了敦崇的这段话,作为几乎是唯一的详细描述。他同时还提供了另外一条材料,说明妙峰山早在1629年就已经香火颇盛,因此其作为进香之地完全可以追溯到明朝。容庚的文章刊载在《妙峰山》一书中,该书由顾颉刚主编,1928年出版。顾颉刚在收入该书的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妙峰山只是在清代才真正受欢迎起来,在明代人们最常去朝拜的是离北京更近的五座碧霞元君庙,分别位于北顶、南顶、东顶、西顶和中顶。对这五处地方《燕京岁时记》均有记载。”

卜德对于古代和当代材料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一方面固然是基于他日益深厚的汉学功力,另一方面也得力于中国学者的指点和帮助,这从卜德在“译者前言”最后开列的致谢名单中可以不难看出,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特别提到著名学者张星烺(时任辅仁大学历史系主任)和洪业(时任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主任)。

卜德的“译者前言”写于1935年9月21日,由此可知他在此前已经完成了翻译工作。译本正式出版是在1936年,出版者是当时在北京十分活跃的法文书店,其老板是热心文化事业的法国人魏智(Henri Vetch),书店的办公室设在北京饭店。1937年卜德英译本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卷也是由法文书店出版的。误以为《燕京岁时记》有法文译本,也许是由于出版者是法文书店。

卜德的《燕京岁时记》英译出版后,受到了国际汉学界的广泛好评。荷兰的戴闻达(J.J.L.Duyvendak)、英国的魏理(Arthur Waley)、美国的魏鲁男(James R.Ware)等著名学者均发表书评,对卜德的工作表示祝贺和肯定。在表扬的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戴闻达认为,“压岁钱”翻译成“cash to pass the year”固然可以,但没有能够同时传达出其中所隐含的压“祟”(cash to press down evil influences)的意思。魏理认为将“豆泥骨朵”按照拼音翻译成tou-ni-ku-to虽然不错,但很费解,实际上这是一个蒙古语,意思是肉饺(meat dumplings)。魏鲁男认为将“打冰”翻译成striking ice过于拘泥于字面,getting in the ice 在他看来更好一些。

卜德的英译本在中国国内也不乏关注者,其中最重要的是周作人。他在阅读了英译本和日译本后,于1942年8月19日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燕京岁时记〉译本》的文章(署名药堂,刊于1942年10月1日《国立华北编译馆馆刊》第1卷第1期)。此文周作人未编入文集,至近年来始收入《周作人集外文》(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和《周作人散文全编》二书。

在文章的开头,周作人写道:“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是我所喜欢的书籍之一,自从民国九年初次见到,一直如此以至今日。原书刻于光绪丙午,距今才三十六年,市上尚有新印本发售,并不难得,但是我有一本,纸已旧敝,首页有朱文印二,曰铁狮道人,曰姓富察名敦崇字礼臣,篆刻与印色均不佳,所可重者乃是著者之遗迹耳。寒斋所得此外尚有《紫藤馆诗草》、《南行诗草》、《都门纪变三十绝句》、《画虎集文钞》、《芸窗琐记》、《湘影历史》等六种,但是最有意思的,还要算这《岁时记》,近七八年中英文日文译本都已出来,即此也可见为有目所共赏了。英译本名Annual Customs and Festivals in Peking,译者Derk Bodde,一九三五年(按应为1936年)北京法文书店发行,价十三元半,但是现售加倍了。日译本名《北京年中行事记》,小野胜年译,昭和十六年岩波书店发行,价金六十钱也。”接着周作人指出了翻译中的一些错误,就卜德的英译本来说,有以下几条:一、《端阳》一节中描述粽子有一段话:“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不为蛟龙所窃。”(62页)其中卜德将“楝叶”翻译成了lily leaves(莲叶)是不对的,应该译为Persian lilac。二、《江南城隍庙》一节最后一句话是:“每岁中元及清明、十月一日有庙市,都人迎赛祀孤。”(72页)卜德将“祀孤”翻译成give offerings to these lonely gods,即以孤为孤神,是误解了原文,“其实这里的神们都不孤独,不但城隍皆有夫人,即从神亦犹官衙之吏胥,徒党甚众也”,所以这里所祭祀的应该是“孤魂”(lonely spirits of the departed)。三、卜德在译本序言中,根据《紫藤馆诗草》卷首《铁狮道人传》将敦崇的去世系于宣统三年(1911),时年五十七岁。周作人指出,卜德对这份传记材料存在误读,尤为严重的是忽略了其中的一段话:“惟遇隆裕皇太后大事,成服而出,缟素二十七日。”从这段话可知,民国二年(1913)隆裕皇太后葬礼举行时,敦氏尚在,其年五十九。至于敦崇到底死于何时,周作人认为由于没有确切的材料,可以存疑,但“不如译者所说死于辛亥也明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