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奇士郭林宗(第2/3页)

茅容和郭泰对坐,吃得津津有味。

郭泰低着头吃了一会儿,实在忍不住,问他早上杀鸡是为何。

原来,茅容杀鸡只是奉养老母,整只鸡都端入后堂供母亲一个人吃了。

郭泰这下更加感动了,大叹道:“阁下真是世间高士,我郭林宗只知道节衣缩食,用以招待宾客,阁下却能孝养老母,算得上是我的良朋好友啊!”因此站起身来,向茅容作揖,劝他读书学习,茅容也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士。

巨鹿人孟敏,在太原郡客居,曾提着一只瓦罐赶路,不小心,瓦罐失手落地,他竟连看也不看,继续赶路。郭泰见了,好生奇怪,向他打听,孟敏笑了笑,答道:“瓦罐碎都碎了,看它有什么用?”郭泰觉得他姿性敏快,于是和他交谈,了解他的天赋和秉性,因而劝他外出求学,结果孟敏成为闻名当世的人。

陈留人申屠蟠,九岁丧父,守孝十年,十年期间,不沾酒肉。他十五岁那年,听说同郡一个名叫缑玉的孝女,为父报仇,杀死了丈夫养母的哥哥李士,被逮捕入狱,他仗义执言,邀集郡里的读书人一起替缑玉诉讼伸冤,状纸写得哀婉而又不失侠气。外黄县令览书感动,于是减免了缑玉死罪,以轻刑结案。申屠蟠也因此获得“义童”之誉。申屠蟠家世贫贱,小小年纪,就去做帮佣、做油漆工。郭泰听说了申屠蟠的侠义之名,专门前往相见,斥资助学,申屠蟠得以成为一代经艺名家。

凡此种种,郭泰周游天下,传授子弟,不下千人。

陈国童子魏昭,仰慕郭泰的才学,专门到郭泰家拜师,他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愿在左右,供给洒扫。”郭泰点点头,同意了。后来,郭泰身体不适,要魏昭给他熬粥。粥熬好,魏昭奉上,郭泰呵斥道:“你给长辈熬粥,敬意却不在粥内,我难以进食。”将碗掷在地上。魏昭又重新再熬,熬好再奉上,郭泰又呵斥他。重复再三,魏昭的态度和脸色始终没有改变。郭泰这才说:“我开始只看到你的表面,从今以后,我知道你的诚意了!”就把魏昭当作好友,赤诚相待。

陈留人左原是郡学的学生,因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被学校开除了。郭泰在路上遇见他,特地摆设酒和菜肴,对他进行安慰,劝他万不可自暴自弃。他说:“蘧瑷、颜回尚且不能没有过错,何况其他的人呢?”左原虚心听取郭泰的劝导后离去。

有人责怪郭泰和恶人搞在一起,郭泰说:“对于犯错的人,不拉他一把,反而推他一把,最终会将他推到社会的对立面,那样,他就会报复社会的。”左原后来控制不了自己愤怒的心情,结集宾客,准备破坏郡学,可是,郭泰正在郡学讲学,左原见了他,觉得自己辜负了郭泰以前的劝导,仓皇离去。

后来这件事传开,大家全都佩服郭泰。

扶风人宋果,行为粗暴;太原人贾淑,性情险恶,经过郭泰的引导教育,都改邪归正,一心向善,成为了远近景仰的知名善士。

很多屠户出身、卖酒出身、士卒出身的人,因为得到郭泰的奖励和引进,都得以成名。

曾经荐举过郭泰的司徒黄琼病逝,送葬的人高达六七千之多,其中有一个儒生,手提竹篮,跟谁也不说话,径直走到坟前,从篮中取出一个荷叶包,打开荷叶包,取出包裹着的烤鸡,摆在墓石之上,然后转身到附近的溪流汲水,将包裹烤鸡的布絮反复漂洗,布絮原本被酒浸渍,入水便发出一阵阵清香酒气,儒生将布絮里面的酒水点点滴滴,沥在坟前,又从竹篮里取出饭包,拜哭尽哀,旁若无人。

拜祭过后,起身提篮,掉头而去。

参加葬礼的士人,见这人举动异常,不便过问,只是坐在坟墓旁敛坐默视,等他走远,这才交头接耳,猜测此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