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原扬威(第3/3页)

好家伙,跪倒在暮色中的铜马军无边无际、铺天盖地,黑压压的,足足有四五十万人呢!

这些人,会是诚心诚意投降的吗?刘秀帐下的诸将纷纷劝告刘秀不可轻信,有人悄悄向刘秀做了个“杀”的手势。

众流民军的首领也觉得,自己几十万人向人家几万人投降,铜马、流民军也觉得这事儿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别说刘秀,就连自己,也不敢相信。

怎么办呢?

刘秀想了想,命令降将各领各的队伍回营整顿,告诉他们,自己明天再到他们的营地巡视。

此言一出,刘秀的部将一阵哗然。

降将将信将疑,引兵退去。

第二天,刘秀果然轻装乘马,巡营部署。

降将们心悦诚服,交口称赞道:“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刘秀把投降的部队都分配给各将领,部众一下子膨胀到四十万之众,实力大增,威名远扬。就连在更始帝刘玄统治下的关中人也遥尊刘秀为“铜马帝”。

赤眉的一个分支部队与青犊、上江、大彤、铁胫、五幡等流民军在射犬集结,约有十余万人,刘秀率军进击,又大获全胜。

然而刘秀并不满足于此,继续向南进攻河内,迫降了刘玄更始政权的河内太守韩歆。

迫降韩歆,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该事件标志着刘秀公开与刘玄决裂了!

刘秀的下一步行动,就是除掉刘玄派来河北的谢躬。

谢躬自从进入了邯郸城,就自设衙门,处处与刘秀唱对台戏。

刘秀如芒在背,忍无可忍,无数次动念头要将这根芒刺拔去。

他甚至还设下过类似“鸿门宴”的饭局,打算在饭局上将他黑掉,却由于时机尚未成熟,不能过早和刘玄撕破脸,放弃了。

现在,终于可以下手了。

不过,下手之前,刘秀打算利用谢躬为自己做一件事:打击尤来军。

这年十月,数万青犊流民军从上党郡窜入河内郡武德县内,驻扎在黄河北岸的射犬聚,窥伺邺城。另一股流民军尤来部则从东郡出发,进逼魏郡。

这两支流民军一东一西,隐有合围邺城、北上邯郸之势。

刘秀约见谢躬,说:“我打算南下河内,在射犬聚围剿青犊军。以我的实力,必定一击而破。但尤来军驻扎于山阳郡,知道青犊溃败的消息,就会翻越隆虑山惊走。而以谢尚书的威力,在隆虑山进行狙击,也一定能扫清散虏,建立奇功。”

流民军同样是刘玄政权的一大祸患,谢躬没有理由不同意。

他按照刘秀所说,把自己屯驻在邺城的军队悉数发出,前往隆虑山去了。

愚蠢的谢躬根本不会料到,他前脚刚走,刘秀就安排吴汉偷袭了邺城。

刘秀座下的另一悍将耿弇则在射犬聚猛击青犊军,一击得手,再移师东郡,与尤来军进行生死较量。

幽州突骑的攻击力实在太强悍了。

几番恶战下来,尤来军抵挡不住,掉头向北,往隆虑山而来。

埋伏多时的谢躬赶紧大发伏兵,从四面杀出。

耿弇的突骑追得急,尤来军逃得更急,看到前面杀出了伏兵,求生的本能被激发出来,一个个势如疯虎,红着眼睛玩命。

正是:穷寇死战,其锋不可挡。

谢躬军被杀得大败。

乱军之中,谢躬得亲兵拼力死护,杀出一条血路,末路狂奔,直往邺城而回。

谢躬并不知道,邺城已经换了主人,当他刚入了城门,就被吴汉的伏兵擒获。

吴汉仰天长笑,大步上前,揪住谢躬的头发,手起刀落,将其脑袋从颈项上瞬间分离。

至此,“铜马帝”刘秀才成为了河北邯郸说一不二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