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原扬威(第2/3页)

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刘秀虽然拒绝了刘玄的调度,却也不敢公开与刘玄翻脸,当下之计,只有积蓄力量,壮大自己。

他和邓禹商议,打算派人潜入北郡征兵。

邓禹极力向他推荐吴汉,说:“我私下和吴汉深谈,发现其勇鸷有智谋,乃世上少有的奇才。”

邓禹向有识人之能。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任命吴汉为大将军,持节往幽州征发突骑。

这次北返,充分展示了吴汉的狠人本色。

幽州牧苗曾听说吴汉前来征兵,拒不从命,还以幽州牧的名义急向各地发函,传令诸郡不得应征。

这么一来,吴汉走遍了代郡、上谷、涿郡、广阳、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等十郡,收效甚微,眼看王霸招兵受辱的情节就要重演了……

但吴汉终究不是王霸。

他查出了征不到兵马的症结所在,大怒,率领手下的二十名亲骑直往苗曾所在的幽州无终县,指名道姓,要与苗曾相见。

幽州是苗曾的地盘,听说吴汉只带了寥寥二十人就敢前来撒野,苗曾当然不能示弱,遂点起数百亲随出来会见吴汉。

低估了,他太低估吴汉了。

他刚一出现,吴汉就率领二十名骑将,如狼如虎地杀了上来,半柱香的功夫不到,就把他和他的数百亲随成功地送往了阎王殿。

吴汉,太狠了。

收拾了苗曾,狠人吴汉宣布收编幽州的军队,收归己有。

而苗曾一死,幽州十郡震动惊骇,各城邑莫不望风服从,纷纷表示同意发兵助战。

这样一来,吴汉征集到的人马有四五万之众,比刘秀现在掌握的兵马还要多!

吴汉领着这支军队得意非凡,疾驰南下。

大军过处,蹄声如雷,地动山摇,许多小股流民军吓得屁滚尿流,四散奔逃。

一时间,刘秀要清扫流民军的消息风一样地传遍了河北大地。

河北大地更加动荡不安。

实际上,刘秀也已经开始征剿流民军了,他的军队已开赴到了河内郡。

吴汉与他在阳武县的清阳亭会师。

见了刘秀,吴汉远远跳下马,恭恭敬敬地将全军官兵花名册呈上,毫无保留。

这时,刘秀才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众将眼羡吴汉士马强盛,一个个请求刘秀说:“吴汉的队伍太庞大,是不是分些给我们呢?”刘秀呵呵笑道:“兵马是吴汉招来的,恐怕不愿意分拨给别人吧,现在提出这种请求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呢?”

众将一听,大为惭愧,再不提分兵之事。吴汉招来的兵马由此大部分归其本人统率,其本人一跃而成刘秀座前首席大将。

有了吴汉这五万兵马,再加上原有的兵马,刘秀的军队已有十万之众,可以开展大兵团作战了。

刘玄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初冬,刘秀对盘踞在阳武县的三十万铜马军全面开战。

决战之前,刘秀以突骑截断了铜马军的补给线,然后在清阳亭发起势若千钧的一击。

铜马军大溃,乘夜逃跑。

刘秀追击到清河国馆陶县,再次予以重创。

成千上万的铜马军无心再逃,纷纷跪地请降。

刘秀率数骑亲随前往受降。

还没来得及清点受降人数,刘秀收到线报:流民军中的高湖﹑重连二部从东南赶来,与逃散的铜马残军汇合重新杀了回来。

于是,刘秀将军队开到蒲阳(今河北省顺平县),双方再次展开决战。

刘秀一军此前连战连捷,士气高昂,越战越勇。相形之下,流民军显得士气低落,军心动摇。

战鼓擂响,大战展开。

双方你来我往,反复冲杀,从日中杀到黄昏,流民军彻底被击溃,军中首领弃械乞降。

眼见天色已暗,刘秀匆匆将这些投降的首领们悉数封为列侯,宣布全面收编铜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