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性难驯 多怀激烈游寿的困境与突围

游寿(1906—1994)四十三岁那年,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但过去的历史却如影随形,驱之不去。她一生涉猎考古、古文字、古代文学、书法等多个领域。但中晚年后的治学“没有了优秀的学术氛围,见不到古器物,不得已而自办文物室,那也只是小流,而非江海”。1命运捉弄人也造就人。书法家沈鹏曾评价:“她是学者、诗人、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认识,游寿堪称本世纪(20世纪)杰出的书法家之一”。民国的学者,很难以书法名世。但脱胎换骨的游寿,却以一管翰笔为自己劈开一片天地。

游寿,字介眉,1906年出生在福建东部沿海霞浦县城一个衰落的官宦家庭。高祖游光绎曾为清乾隆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去官归闽后掌教福州鳌峰书院,一代名宦林则徐即出自其门下。自游光绎以下,世代以教书为业。其父游学诚,光绪十七年中举,主持福宁府近圣书院。游寿晚年回忆父亲对自己的影响,“余幼受庭训左氏传。先君为述金石名物,于是略有物象及其科学意义。先君精教学、训话、书画,弱冠负盛名,中年退居海陬,教学负薪以赡。余年十九丧亲既未完家学。”2其后,游寿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因参加学运,回乡避祸,曾接掌县女子高等小学校长职,是年二十岁,有“闽东才女”之誉。北伐期间,她在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做妇青工作,后躲避“清党”回到乡里。

1928年,游寿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同学中有曾昭燏、沈祖棻等。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代表的“金陵学派”,弘扬国学,注重传统,尤擅小学。游寿潜心问学,也倾心老师的板书:“当时在课堂上,看到俊秀、豪放各种板书心生向往。当年南京中央大学的中文系,国内古典文学大师聚集,如词曲学家吴梅俊逸的板书,二汪(旭初、因坦)的流利板书,黄侃虽不大写板书,也偶然写几次,有他的俊爽之气。而我独好胡小石板书,豪迈卓逸。他板书写得很快,也自己擦去,坐在前头的同学有时起来替他擦,其实许多同学舍不得擦。”3

青年游寿。

教授王易,字晓湘,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与汪辟疆、柳诒徵、汪东、王伯沆、黄侃、胡翔东并称“江南七彦”。王晓湘虽博古通今,然讷于言辞。每当他在文学院(也称中山院)上课,学生皆以为苦。当时,他授“乐府通论”讲北齐敕勒歌,女弟子游寿仿其体例私下戏谑道,“中山院,层楼高。四壁如笼,鸟鹊难逃。心慌慌,意茫茫,抬头又见王晓湘。”众人闻之莞尔。有论者称其“少慕狂狷,率性任情”。同学沈祖棻晚年犹叹:

犹忆春风旧讲堂,穹庐雅谑意飞扬。
南雍尊宿今何在,弟子天涯鬓亦苍。4

游寿最敬重的老师是胡小石。她回忆:“记得我刚进南京中央大学,在抄上课证时,一位同乡告诉我说,中文系教授胡小石是有盛名的书法家李梅庵的学生。当时校中有六朝松和为纪念李瑞清先生而修盖的梅庵。李瑞清先生出身于有名的藏书世家江西临川李氏,家中收藏有很多碑帖拓本,同时经常有人拿字画来请李先生鉴定真伪。胡先生曾在李家当过家庭教师,自然看到不少名家墨迹或碑帖。这是胡先生早年跟李梅庵学书的一段。虽然胡先生的书法后来自成一家,有过李梅庵之处,可是胡先生一直是推崇和尊敬李先生的。”5李瑞清主张:“学书必须习篆,不善篆则如学古文不通经学。”游寿学书,亦“求篆于金,求隶于石”,承袭清道人李瑞清开其端,胡小石踵其后的金石书法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