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卧薪尝胆(第3/4页)

“更可恨的是孟思远!还有陈冷荷、戴安妮那两个贱人!”段芝泉恨恨道。他的大男子主义情绪很重,向来不满意女性为官,更不满意女人的职位在男人之上。而陈戴两女不给他面子,财政部几次和共交两行商议借款,都被无情驳回。相反,倒为了孟思远修铁路大力筹款,就更让他气愤。

再者孟思远修铁路,既要人力也要经费。是以在国会上,他多次公开指出,当前中国需要和平,青壮年应该成为工人而不是军人,宝贵的资金应变为铁轨枕木而不是枪炮弹药。山东议员对孟思远的提案又大力支持,有他在国会来捣乱,征南令也无法通过。

徐又铮脸上带着一丝不屑的笑容。“这群督军,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小站练兵时代。有了地盘,发了财,又娶了小老婆,就心满意足。不大愿意为扩大地盘,去跟人拼杀,更不愿意吃苦,一听到停战当然高兴了。再说赵冠侯兵进两广,与自己所在的省份,实际是被两湖切割开,势成飞地。委任大将怕养虎为患,自己坐镇,又怕失去根基。井底之蛙,他们的目光……看不到多远。”

段芝泉的脸上,隐隐有些发热,他总觉得,徐又铮这话,半是说人,半是训己。对于地盘念念不忘的,难道不是自己?

毕竟接收了袁氏遗产的段系,在名义上,控制大批部队,直接控制的也有模范军这种强悍武装,但是却缺乏自己的基本地盘。虽然在内阁呼风唤雨,但是地方上服从自己的省份并没有几个,所以对于地盘的需求,他比任何一个督军都要迫切。

接管其他人的地盘,都可能酿成北洋内部的火并,唯一的希望就在南方。可是连徐又铮都支持停战,部队又怎么可能打的出去。他加重了语气

“铁珊,我发现你去了一趟外柔然,整个人的气质变的很有些不同。你来说说看,我们应该看到哪里?”

“整个中国,或者说亚洲!”徐又铮斩钉截铁道:“芝翁,你不要在意一省两省的得失。也不要在意一两个督军的态度,先有大气魄,后有大事业。时间和精力,应该用在经略天下上,而不是在国内与这些鼠辈争斗。我这次在外柔然草原上,见到一个老牧民,听他演唱了一段本部落传奇英雄的故事,感慨良多。”

他目光望向远方,那位草原上不幸坠落的狼王,虽然霸业初成,就黯然陨落,但是其留下的故事,也足以震动人心,引无数后人效法。辽阔的草原,仿佛与苍天相连,立在马背上,听风吹响鸾铃,看鹰翱翔九霄。或许正是那样的环境,才会诞生出如此的豪杰。

“我们的国家,不论土地人口,都应是亚洲第一强国,乃至于世界,也足以称雄。曾经的中国,可以让四夷宾服,现在我们却要看洋人脸色,听从列强安排,这种命运,不该是属于中国人的。泰西战争是个机会,一个让中国人翻身崛起的机会。本来,我想过吸收鲁军的力量,让其变成我们的一部分。可是既然他抗拒,那就先解决他,以及他所依附的冯系。等到把国内的力量整合之后,再去开拓疆土,宣示力量。不管是前金割让的土地,还是被列强夺去的土地,一寸不少,我们都要夺回来。督军团一群跳梁小丑,到那时注定是冢中枯骨,一扫而光,又有何足论?”

“铁珊,段某也是军人,何尝不想国富民强,争国权,捍国体!可是,现在我们连自己内部都搞不好,你说的这些,又怎么做到?”

“练兵!只要有一支足以横扫宇内的强兵,和平协议或是列强干预,都可以无视。他山东有第五师,第三十七师,所以说话就硬气。我们如果也有几个第五师,就比他硬气。这就是最大的道理。我们只需要一点时间,就足以改变这个天下。这次且让他一回,不见得每次,都是他赢。芝翁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