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军事变革(第4/4页)

“裁减的厢军如何安置?”

“老、病、残的厢军,由朝廷养老;技术兵有选择保留;其余专业厢军,实行军龄买断和政策安置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安置。”

高滔滔有些头晕,问道:“什么意思啊?”

“六十岁以上的厢军老人,重病或者残疾丧失劳动力者,按照原月俸继续领取,直到死亡为止。我统计过,这一部分占厢军总数不到一成。国家花钱养他们,一来体现仁政,二来,可以取得对厢军改革的良好口碑。”

“很好,我完全同意。你接着说。”

第一个计划就得到了高滔滔的支持,让杜文浩信心大增。说道:“对厢军中的作院军、壮城军、桥道军、船坊军等军种中的有技术的兵,只要年轻,都可以留任,整编成专业的工程兵、后勤兵和兵工厂工人。这是军队需要的兵种。我统计过,这些有技术的兵,大概占厢军的三成左右。也就是七万人。在和平时期,这样的规模已经够用了。但是,在管理上不能再归于地方衙门,否则又成了地方衙门差使的对象了。”

宋朝的厢军是双重领导,一方面听从三衙的领导,另一方面,又服从所在地方的安抚使、经略使等“率臣”的领导,而这些率臣,一般都有州府的知府等行政长官兼任。厢军受地方政府领导,自然避免不了被地方政府差使。

高滔滔道:“有道理,你认为该如何管理?”

“取消双重领导,直属朝廷,战时根据需要统一调配,担负运输保障加固城防修路架桥等军事辅助任务;非战时,工程兵可以承包桥路房屋等工程建设赚钱,上交税利。后勤兵平时可以从事回易,补贴军用。但仅限于后勤兵,对于作战部队,严禁从事任何盈利性营生。”

“嗯,这个要分步骤按计划进行吧?”

“是的,我所说的全部改革计划,除非特别申明的,都是分步骤按计划进行,先进行局部试点,积累经验,然后逐步推广,力争不出现社会面大的波动。”

高滔滔点头道:“我看可以。老病残占一成,技术兵占三成,剩下的六成如何安置?”

“剩下的六成属于转业安置对象了。对于转业的厢军,可以听其自愿,有两个选择,一种是由朝廷一次性出钱,将他军龄全部买断,他拿钱走人,自己爱干什么干什么去;第二种,是朝廷安置工作。”

“一次性买断?怎么买断啊?”

杜文浩掰着指头道:“对于军一级高级将领,安置到朝廷各衙门供职。享受的月薪待遇不变。对指挥(营)级将官,按服役年限长短计算买断军龄费用,一次性买断军龄,另外,每月支付原月薪的七成作为生活费;对都一级将官,也按服役年限来计算买断军龄费用一次性买断,不再享受每月生活费待遇。”

“嗯,”高滔滔沉吟片刻,说道:“我觉得这样处理很好很合理,费用不算大,应该可以让这些将官满意,保证转业的稳定。那对厢军士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