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绘画的力量

美国与亚太地区的第二阶段的碰撞,正值19世纪世界范围内帝国扩张群雄纷争。到了1900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和可居住土地,都处于十来个国家的统治之下。虽然美国的领导者声称,美国拥有优越的政治道德,但它仍然参与到了扩张竞争之中。对于美国来说,它较少利用贸易来表达意志,而是采用了更多其他的方式。因此,1851年,美国太平洋贸易游说集团向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施压。那位总统在其他方面并不怎么坚硬,却大胆派出了一整支小型舰队驶入日本。之前,很少有西方人涉足那里。此举并未赢得掌声一片。在菲尔莫尔总统的批评者中,有《纽约时报》的编辑。他们警告说,不要为了“每年只有几批棉布货物”的市场,试图“用炮弹、子弹和炸弹打开一条通道”。美国国会和许多其他人则有不同的看法。1853年,马修·佩里司令的海军舰队扬帆起航。他统领的“黑船”,成功撬开了驶入封建日本的通道。

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此事产生的后果。在15年之内,日本的叛逆者们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他们清除了日本闭关锁国的旧秩序。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崛起,建立了开放、有效,以及在永远正确的君主象征领导下的中央政府。从那时起,美国和日本开始与欧洲竞争,争夺控制中国的主导权。此时的中国,正饱受饥荒、叛乱、腐败,以及(在北京看来)传教士的困扰。1898年,美国舰队司令杜威率太平洋舰队在马尼拉湾大获全胜。之后,美国把菲律宾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威廉·麦金利总统宣布,经过一番虔诚祈祷,他依照上帝旨意,将菲律宾群岛纳入了“美国版图”)。

1898年,美国国会对吞并夏威夷的提议进行辩论,其中弥漫着扩张主义情绪。在众议院演讲时,纽约州众议员威廉·苏尔泽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他对持怀疑态度的人们呼吁道:“让我向美国商人大喊:要奔向太阳落下去的地方,奔向太平洋!”那里有数百万、上千万需要吃饭的民众,那里有巨大的市场在召唤,欧洲列强已试图控制那里。“在世界商业竞赛中,我们决不能落后。”随后,苏尔泽众议员还宣布了更多超越其想象力的预言。他说,不出一百年,美国贸易的巨大体量,“将不仅跨越大西洋,还要跨越宽广的太平洋”。

那些盛行的观点和随之发生的行动,宣告了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地区强国的首次亮相。华盛顿早期转向远东的一个明显前兆,是美国迅速出现了一个社会团体。其成员由外交官、传教士、商人、金融家及其家属组成,长期在中国居住。从此,在中国北京和其他开放的口岸城市,首次出现了不断增长的美国人社区。在中国偏远地区,传教士的活动也在急剧扩大。有关东亚的书籍,在美国出版目录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国务院驻外事务处的年轻人,开始破天荒地学习基础汉语。我们在本章节涉及的,是美国转向亚太过程中一个被人忽视的方面,即女人的重要性。在中国居住的美国人的家眷,经常有着与丈夫不同的日程表。她们不仅与中国女人交朋友,还被中国风俗、衣着、日常生活和从众心理所吸引。本章节和下一章节(我们还将顺便去趟西藏)将集中讨论那种情形如何形成。正是圣路易斯博览会,打开了一扇美国通往中国的特别之门。

1904年的圣路易斯博览会,或许成了美国展示自己强大扩张主义力量,以及新型伸缩性的最佳时机。博览会的举办,也是庆祝杰弗森的《路易斯安那购地案》一百周年纪念。那笔交易使美国将15个州和加拿大的两个省纳入版图,成为美国历史上获得的最大面积的领土。博览会的官方期刊兴高采烈地欢庆美国的西进成就:“人们与一望无际的荒野和野兽搏斗,仅仅100年,便使那里成为20个伟大联邦的所在地。与此相比,荷马《伊利亚特》的英雄们所取得的成就,真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