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痛的誓言(第6/7页)

当年鲁国用孔子而国势大兴,齐国便感到恐惧,为什么呢?原因就是“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齐鲁两国相邻,齐国过去又不断侵犯鲁国,因此害怕鲁国报复。

怎么办呢?于是齐国决定送鲁国美丽的歌舞女郎八十人(秦国后来才送了十六人,你看齐国比秦国大方多了),而且先在鲁城城门外举行公演。结果鲁国大夫季桓子偷偷跑去看了好几次,喜欢得不得了,回来连忙向鲁定公推荐。鲁定公也跑去看,果然不愧是国君,他只去了一次,就干脆整天不回来了。孔子看到君臣都沉迷女乐,不理国事,只好伤心地离开了鲁国。

齐国如何对付鲁君?送女乐。秦国如何对付戎王?送女乐。难道戎王不知道沉迷女色会影响国政吗?他当然知道,只是忍不住而已。难道他不知道由余说得对吗?他当然知道,但他不愿拒绝这样的享受啊!请再跟着我默念一次:“一个人会上当,往往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贪。”因为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所以计策不在新旧,有用就好。什么样的计策最有用?能够抓住人性弱点的计策,永远都是最有用的。

接着内史廖还有第二步,他说:“我们一方面派使者向戎王请命,表示由余想在秦国多留一些日子;一方面再将由余强留在秦国,让他不能在指定的期限回去。这样一来,戎王想不通由余为何不回来,必然会怀疑他有二心。一旦戎王对由余生出疑心,君臣间便有了裂痕,这样才可能让由余为我国所用。而且戎王沉迷女乐,就会怠惰于政事。”

穆公听了之后十分高兴,因为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为什么这个办法好呢?因为内史廖看出了由余最大的弱点。他有智慧,有才华,但他终究不是戎人。不论由余再怎么努力,只要他没有戎人的血统,戎人就永远不会真正相信他。如果由余真的想在西戎发展,就必须认清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他不明白这一点,而把自己当成真正的戎人大臣,回去后阻止戎王的享乐,那么由余的悲剧就会来临。

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

秦穆公为了笼络由余,做到什么地步呢?他和由余两人“曲席而坐,传器而食”。什么叫“曲席而坐,传器而食”?在先秦时代,中国人还是分食制,也就是一人或两人一席,每席都有单独的一份食物,而不是像现在共围着一张桌子吃饭。而各席的位置和距离,往往就代表彼此的地位和关系。秦穆公与由余虽然分坐两席,却彼此相连犹如曲尺状,因此能将盛着食物的器具直接传给对方,这就可以看出两人关系之亲近。

穆公对待由余如此亲厚,相处时间一久,自然能从由余口中得到许多西戎的地理和军事情报。而赠送戎王的十六名歌舞女郎,戎王也立刻高兴地收下了。内史廖的计策如此顺利,一年之后,秦国才让由余回去。而由余回国后,发现戎王沉迷女色因而荒废国政,果然好几次提出谏劝,戎王对他更加厌恶,君臣的裂痕更深。

这时穆公便乘虚而入,派人不断地暗中邀请由余,由余眼见戎王已经不再相信他,又不愿悲剧收场,只能投奔秦国。秦穆公知道由余前来投奔,真是大喜过望,待他犹如上宾。他为何如此重视由余?真正的目的,就在下面这一句话:

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人才难得,如果正好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那就更加难得。戎王想对秦国动手,秦穆公又何尝不想对西戎动手。如今熟悉西戎内情的由余前来投奔,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