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何抓住机遇?(第5/6页)

为了奖励造父的功劳,缪王将赵城(位于今天山西省南部)封给了他,造父这一族便从此称自己为赵氏。我以前提过,姓是血缘的观念,而氏是地缘的观念,所以姓不能变,而氏可以变。嬴是一个姓,姓下面可以分很多氏,太史公算过嬴姓下共有十四个氏,造父这一族就是嬴姓下的赵氏。

秦人先祖的“赵氏”之称虽由造父而来,但严格来说,造父只是秦人的同族。因为当年蜚廉除了恶来之外,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的后代造父,后来成为赵国的祖先;而恶来的后代非子,后来成为秦国的直系祖先。

如果画成表来看,各位就会更清楚:

当时这两族的人关系非常密切,因为他们都是炮灰,可以说是相依为命。

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所以造父受封后,恶来的后人大骆和非子也改姓赵氏,这就是后来《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姓赵氏”的由来。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在数百年后两边的子孙,也就是秦国和赵国,最终成了死敌。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

造父有幸被封到了山西去,但大骆和非子却留在甘肃。非子后来又到了犬丘(位于今天甘肃省东部)这个地方,他继承了祖先“调驯鸟兽”的独门技术,非常会畜牧马匹。周孝王从犬丘人那里听说非子的才华,于是就命他在汧水和渭水之间主管牧马。

在古代,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因为它是军事力量的决定因素,所以后来有很多朝代都把养马看得极为重要。因为非子养马养得实在太好,马繁衍得非常多,周孝王为了奖赏非子,于是就希望让非子成为其父大骆的适嗣。

什么叫适嗣?西周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社会最在乎的就是嫡庶之分,正妻生的是嫡子,妾生的就是庶子。不论嫡子再怎么无能,他也会是宗族正式的继承人;不论庶子再怎么杰出,他也不能取代嫡子来继承整个宗族。所以我前面才说,这是一个血缘决定一切地位的社会,人的一生基本在生下来那一刻就被决定了。而在这样一个极端重视血缘和宗法的时代,周孝王竟然要以王者之尊,来变更嫡庶的地位,让庶子成为适嗣,这在当时可说是惊世骇俗,事实上这就是败坏宗法。

各位不要以为只有周孝王如此,事实上西周有好几位天子,都很喜欢做“败坏宗法”这种事。例如周宣王就曾经命令鲁国废嫡立庶,造成鲁国大乱;而周幽王更把这一套玩到了自己太子的头上,西周更因此而灭亡,我后面会再详谈这件事。

周王本来应该是宗法的最高维护者,结果居然自己带头败坏宗法。所以《史记》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时,一言以蔽之曰“乱自京师始”,正是这个道理。因为周王自己带头败坏宗法,所以诸侯也不再尊重宗法,西周的大乱就从这里开始。所以西周是怎么完蛋的?就是被周王自己玩完的。

姑且先不论后来的发展,我想请问各位,你们觉得周孝王的图谋能够成功吗?

一件事能不能成功,要看本身的条件和当时的环境。如果大骆的正妻没有嫡子,或嫡子没有强大的支持者,周孝王的图谋可能还有成功的希望。但很可惜,上面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大骆不但已经有正牌的嫡子叫成,更重要的是,这位嫡子还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外祖父。

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申侯乃言孝王曰:“……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