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乱世不相信仁慈(第3/5页)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

果然人头落地了。不过不是黄忠,而是韩玄自己。

杀他的人是魏延。魏延也是飘一代,曾经想追随刘备未遂,后在韩玄手下讨生活。

这是真正的讨生活,因为韩玄对他爱理不理。事实上韩玄对谁都爱理不理——没办法,长了一副苦瓜脸,又天天阴眼看世界,魏延便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一般说来,一个人怀才不遇无非有三种结果:在怀才不遇中沉默;在怀才不遇中变态;在怀才不遇中爆发。魏延是最后一种。他袒臂一呼,挥刀杀入,韩玄就一刀两断了。

魏延以为,长沙就此变天了,他愿意做这个城市的领导人。

当然是和黄忠一起。因为魏延自己的号召力不够,拉上黄忠,长沙的解放听上去就像那么回事了。

黄忠却躲了起来,因为对魏延的所作所为很有些不满。不错,韩玄是要拿他开刀,可黄忠以为,这是其职责所在,毕竟自己没有全力以赴投入到对关羽的战斗中去,韩玄杀他,自有杀他的道理。可魏延突然趁机造反,这个性质就很严重了。黄忠不愿意做造反派头子。哪怕是被迫的。

刘备、诸葛亮、关羽来了。来解决长沙问题。

刘备以为,长沙的解放与否不是魏延说了算,而是他说了算。他接管了长沙,也顺便接管了魏延。

不过诸葛亮却对魏延刮目相看。诸葛亮以为,魏延这个人该杀。因为他脑后有反骨。一个脑后有反骨的人,走到哪里都存在着造反的冲动。他对刘备这样说:食其禄而杀其主,这是不忠;居其土而献其地,这是不义。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不如杀了他,以绝祸根。

刘备却觉得魏延不能杀。刘备是从大局上来考虑的。魏延杀主献城,起码对刘备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杀了此人,恐怕降者会人人自危,也影响他刘皇叔仁慈的美名。

诸葛亮只能作罢。此时的诸葛亮已经隐隐感觉到魏延会是个麻烦制造者,起码对刘备的事业来说是这样。可这麻烦究竟有多大,他一时也说不好。所以他只能警告魏延,说你小子今后一定要尽忠报主,别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你性命。魏延喏喏而退,满脸的冷汗,看上去绝不乱说乱动的神情。

于是长沙之事也就这么过去了。毕竟对刘备来说,四郡皆平最重要,他班师回荆州,改油江口为公安。自此钱粮广盛,贤士归之,刘备感觉自己身上,隐隐有大气象存焉。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会暗自窃喜——我头顶着蓝天,我脚踩着大地,咱也是有地盘的人了,明天,我还要什么,还将得到什么呢?

这个悬念让他夜不能寐。

孙权也夜不能寐。不是他得到了什么,而是他什么都得不到。

孙权自从赤壁之战后,就在合淝与曹兵死磕上了,大小十余战打下来,竟然毫无所获。

最要命的是张辽天天跑过来叫阵,很有羞辱他的意思。孙权大怒,当下就金盔金甲,披挂出马。左宋谦,右贾华,去与张辽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的结果是有一个人死了。宋谦。宋谦是为救孙权而死。当时的孙权正站在战场上发呆。因为乐进的表现太完美了。

乐进骑一匹马,扛一口刀,从刺斜里径取孙权,那速度如一道电光,飞至孙权面前,立马就手起刀落。

好在落下来的不是孙权的脑袋,而是两枝戟。在千钧一发之际,孙权手下大将宋谦、贾华急忙将画戟持起去遮架。刀到处,两枝戟戟头齐断,只剩下光秃秃的戟杆。

随后,宋谦将军就牺牲了。因为李典出手了。他一箭射中宋谦心窝,后者应弦落马。战事以孙权大败而告终。

这是冲动的惩罚啊。战后,孙权趴在宋谦的遗体上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