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乱世不相信仁慈

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一个叫马良的人开始浮出水面。

当然,世界上有很多叫马良的人,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浮出水面。比如很多年前那个画画的马良,一不留神就留下神笔马良的典故,令后世景仰不已。

这一回浮出来的马良当然也是个人物,只是没有神笔马良有名。毕竟不是搞文艺的,想青史留名难度大了点。

不过他弟弟倒是挺有名的。一说起来地球人都知道。马谡。

马谡之所以有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诸葛亮那一斩,所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走的是悲情路线,令后世震撼不已。不过严格说起来,马谡的出名靠的是诸葛亮的传帮带,底气似乎有点不足,可任何时代,出名就是硬道理。英雄莫问出处,也莫问混出名的技术手段。存在就是合理,就这么简单。

说回马良。马良是个人物,作为一个人物的重要素质,是他有眼光。他看到了刘备看不到的东西,也看到了诸葛亮看不到的东西。

当时的刘备在鲁肃气鼓鼓回去后很是志满意得,觉得现如今有了荆州、南郡、襄阳,地盘是前所未有的扩大了,便想在这几个地方动动脑子,看怎么样做才能长治久安,代代相传。

就是在这样的时刻,马良站出来给他泼冷水了。作为荆襄地区的一个著名谋士,马良说荆襄是四面受敌之地,恐怕不可以久守。我认为可令公子刘琦于此养病,招些旧人来守住它,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周瑜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另外也可以安定民心。皇叔您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广收钱粮,以为根本。如此,天下可图也。

刘备觉得很有道理。诸葛亮也觉得很有道理。因为马良确实目光长远,看到了天下。

诸葛亮甚至在心里有些羞愧——为什么这一层,自己却没看到?在隆中时,心中有天下,置身于天下时,眼里却看不到天下。这是一种迷失。

任何东西,只有离开它,才能看得更清楚。诸葛亮顿有所悟。

关羽、张飞、赵云等立刻行动了起来,为夺取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城池开始大展身手。关羽的攻占目标是长沙。

他只带了五百兵去。关羽总是这样,喜欢单刀赴会。关羽以为,带多少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带上目标。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时,他的屁股后面能有多少兵呢?重要的是目标和信念。当时的他是要找到大哥,现在则是要拿下长沙。

长沙不好拿。因为有黄忠。世界上姓黄的人有很多,只有两个特别厉害。黄盖和黄忠。

黄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够轻视自己的身体,为了江东大业肯行苦肉计;黄忠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虽已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

两人打起来了。关羽和黄忠。关羽第一次发现,打一个人其实很难的。特别是打一个六十岁的老头。不是他心慈手软,而是黄忠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挨打。百打不倒。

黄忠也很绝望。他原以为关羽和无数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一样,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又一代表,可关羽与他大战一百合后,竟然气定神闲,全无破绽。这令他绝望的同时也令他好奇——谁会是最后的胜者?

不错,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会有胜者。所谓不分胜负只是没打出结果来。如果继续打下去呢?永远打下去呢?那就一定可以分出胜负。

毕竟,没有人可以熬得过时间。在时间面前,任何人都会露出破绽。只要他是人。

对于这样的理念,不仅黄忠相信,关羽也相信——相信时间在自己这边,相信明天会更好。便相约第二天再战。

第二天果然露出了破绽。不是人,是马。黄忠所骑的战马。那匹战马看上去非常彪悍,可是在时间面前它也露出了破绽。跑不动了,马失前蹄,将黄忠掀翻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