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乱世之中不可乱交(第5/6页)

诸葛瑾说到这里,还掉下了眼泪,很有兄弟情深的意思。

诸葛亮也兄弟情深,但诸葛亮的兄弟情深和诸葛瑾一样,背后都有利益甚至生死的考量。这是乱世的无奈和忧伤,他只得率先出招。诸葛亮说,大哥所讲的是情;小弟所守的是义。我和大哥都是汉人。而刘皇叔是汉室之胄,大哥若能去东吴,与弟同事刘皇叔,则上不愧为汉臣,兄弟骨肉又可以相聚,这是情义两全之策啊。不知大哥以为如何?

他把球踢给了诸葛瑾——不错,是要骨肉相聚,可没必要在江东聚啊,跟着刘备混一样可以有明天有亲情。

诸葛瑾哑口无言。他这才知道,弟弟的心思有多密。他这当哥哥的话还没说出来,做弟弟的诸葛亮不仅猜到了,还变被动为主动——这叫见招拆招啊。

悲哀的是诸葛瑾无力解拆,他只能站起来,无言而回。

周瑜的这个阴谋,就此流产。

乱世之中不可乱交

周瑜悲哀地看着诸葛瑾,觉得同样都是人,差别咋这样大呢?

甚至都是一个妈生的,差别也是大得不可思议。

不过,他并没有责备诸葛瑾的意思,就像他没有责备自己在与诸葛亮的过招中总是处于下风。

他需要的是诸葛瑾的忠诚,就像他对江东的忠诚一样。周瑜需要诸葛瑾发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背叛江东。哪怕兄弟情深,他也能做出决绝的选择。

诸葛瑾发誓了。诸葛瑾发誓的时候表情真挚,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天真和浪漫。但是这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的人此时并不知道——理想主义者是要付出代价的。

有时是生命。有时是爱情。有时则是亲情。

周瑜想要诸葛亮去死。

立刻。马上。消失得越快越好。

他本来也想精诚团结的,就像鲁肃说的,大局为重。可诸葛亮策反诸葛瑾的举动让他觉得,这是个危险的人。在任何时侯都是危险的。他和他之间,已经不存在协作共事的可能。

所以,只能下手了。在诸葛亮没有反应过来之前。

中军帐是个森严的地方,也是个杀气腾腾的地方。杀气腾腾不是针对某个特定人的,但是每个置身其间的人都能感觉得到这股杀气。

诸葛亮也感觉到了。他甚至鲜明地感觉到端坐帐中的周瑜脸上有杀气。他只是不知道,周瑜想杀谁。

周瑜当然不会告诉诸葛亮自己想杀他。周瑜是这样一种人,杀你之前,对你笑笑,让你觉得,人间还有温情在,世上还是好人多。

周瑜对诸葛亮笑了,脸上的杀气一扫而光。周瑜笑眯眯地对诸葛亮说,以前曹操兵少,袁绍兵多,可曹操为什么能够胜袁绍呢?原因只有一个,用了许攸之谋,先断其乌巢粮草,令袁绍不战而溃。现在曹操兵有八十三万,我兵只有五六万,这仗怎么打?也只能是先断曹操之粮,然后破之。诸葛兄啊,我已探知曹军的粮草,都屯于聚铁山。诸葛兄久居汉上,熟知地理。是否可以请兄台与关、张、子龙他们星夜赶往聚铁山阻断曹操粮道?当然我可以出兵千人相助。大家彼此各为主人做事,还望诸葛兄不要推托啊。呵呵……

周瑜从来没有把话讲得这样客气,委婉。讲得这样理由充分。

诸葛亮当然不敢推托,也不能推托。阻断曹操粮道这活基本上就是敲敲边鼓,人家五六万兵还要去攻打曹操八十三万兵呢,那才是个脏活、累活。相比之下,自己算是捡便宜了。

诸葛亮走了。得令而去。脸上的表情是愉悦的,也是单纯的,看不到一丝心机。起码在周瑜看来是这样。周瑜目送他离去,觉得自己这一次,总算是占了上风。

鲁肃想刨根问底。鲁肃总是这样,对不明白的事物有刨根问底的欲望,并常常将这种欲望表达出来。这是老实人的处世本能——对世界好奇,希望什么事都搞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不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