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乱世之中不可乱交(第4/6页)

孙权果然不发愁了。因为他的眼神清亮了起来。

那是自信。也是期盼。却让周瑜心里凉飕飕的。他想到了一个人的眼睛。诸葛亮的。

诸葛亮不是人啊,是人才;诸葛亮不是人才啊,是天才;诸葛亮不是天才啊,是鬼才……他周瑜跟孙权这么久,竟不知其心思,诸葛亮一江夏来客,与孙权只有一面之缘,却对他了如指掌——这样的鬼才让周瑜害怕。

周瑜尤其害怕诸葛亮的眼睛。清澈。像大海。无边无际的大海。可以淹没一切世人。当然包括世人中的庸才,那些自以为聪明者。周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属于这一类型,但有一点很明确:他不能被淹没。

该淹没的那个人应该是诸葛亮,也只能是诸葛亮。

弟弟的心思有多密

鲁肃不同意杀诸葛亮。

当周瑜与他共商杀诸葛亮计划时,鲁肃认为,做人不能太阴险。

当然,这只是道德层面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鲁肃认为,杀了诸葛亮,特别是在此时杀诸葛亮,那叫自去其助。曹操还在虎视眈眈呢,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分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周瑜撇撇嘴,在心里直骂鲁肃书呆子。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分得清吗?谁的脑门上都没写字啊?再说了,诸葛亮这人是敌是友还真不好说。现在他帮助我们一起抗曹,将来呢,他帮助刘备抗我。此人不除,终成大患!

周瑜对鲁肃苦口婆心。事实上他可以避开鲁肃直接杀掉诸葛亮,可事情麻烦就麻烦在他跟鲁肃说了这事。有些事不说出来不是个事,一旦说出来就成事了。

大事。现在只能说服鲁肃同意杀诸葛亮,否则事机不密,鲁肃找诸葛亮通风报信,那就挺麻烦的。

鲁肃还是不同意杀诸葛亮。在周瑜苦口婆心之后。

鲁肃以为,恨一个人,杀掉他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为我所用。鲁肃对周瑜说,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大哥,现在为我们效力。我看这样,不妨让诸葛瑾出面,说服诸葛亮同事东吴,这样不是更好吗?

周瑜只得同意。虽然在他的心里,嫉妒还是挥之不去,但如果能真正的化敌为友,不对他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他还是可以接受的。他只是不知道,诸葛亮能不能被说服。对于这一点,他没有一丝把握。

诸葛亮没有被说服。在诸葛亮看来,这个世界上能让他为之效力的人不多。刘备算一个,至于其他,他是看不上眼的。

不错,孙权的实力很强,强过刘备若干倍。可诸葛亮以为,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实力,而是信任。有信任在,就有舞台在,实力毕竟不是舞台。实力是可消可长的,不是定数。

至于说到信任,孙权相信任何人,又不相信任何人,诸葛亮在他眼里没有特殊之处;而周瑜更是斤斤计较,智商比他高的人在他手下根本没法混。诸葛亮由此认定,江东不是他的归宿。他的归宿只能是四处漂泊,没有根据地的刘备。不错,刘备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有七七八八的一些问题,但刘备最大的优点是对他绝对信任。舞台虽然不大吧,主角却只有他一个。诸葛亮便不想再挪地方。

诸葛瑾却对他做起了思想工作。那是在一间密室里,兄弟俩各为其主,相视无语,很有咫尺天涯的感觉。诸葛瑾开口说道,兄弟啊,你知道伯夷、叔齐的故事吗?

诸葛亮马上就明白了,大哥是受命而来。伯夷、叔齐,生死不离。大哥看来是希望我跟他在一起。

果然如此。诸葛瑾动容地说:伯夷、叔齐虽然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下,可兄弟二人生死在一处。我与你各事其主,不能早晚相聚。和夷、齐相比,难道不问心有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