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晋偶像(第6/6页)

却见到了另一个人。在归途中,刘备和崔州平遭遇了。这个诸葛亮的朋友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当时正杖藜从山间小路而来,很有仙风道骨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他的谈话,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这个博陵隐者没有走遍天下,天下却已在他心中。当刘备告诉他自己找诸葛亮是为了求得安邦定国之策时,崔州平轻笑了。

这是高瞻远瞩的轻笑,也是俯仰天地的轻笑。崔州平告诉刘备,天下的事情,无非是“治乱”二字。治极而乱,乱极而治,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想我大汉王朝,高祖斩蛇起义,诛了无道之秦,终于一统天下,这是由乱而入治啊;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天下太平日久,王莽蠢蠢欲动,呵呵,这又由治而入乱了;接下来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则再次由乱而入治;到了今天两百年过去了,所谓民安既久,必干戈再起,这不又由治入乱了吗?所以天下的事情,说到底逃不脱治乱的怪圈。现在刘将军你逆天而为,逆时而动,要请诸葛亮出来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结局恐怕只有八个字:徒费心力,劳而无功。

刘备听呆了。他突然觉得隆中这个地方,真是人才处处。一个崔州平谈笑间将历史的潜规则和盘托出,虽然听着有些刺耳,但毫无疑问,他能自圆其说。最重要的,崔州平有自己的独立发现,有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刘备以为,这样的发现与思考是他非常需要的。所以刘备有容乃大地向崔州平发出邀请,希望此人能追随他一起建功立业。

崔州平拒绝了。他不可能不拒绝。在说破“世事不可为”这一历史潜规则之后,崔州平当然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和水镜先生一样,轻轻地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只留下惆怅莫名的刘备在那里一个劲地流口水。

张飞鄙视了刘备的惆怅。在张飞看来,诸葛亮找不着,却在这里遇此腐儒,闲谈半天,整个一脑残!他催促刘备赶快回家,别在这里做无用功了。于是,在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隆中,三个男人各怀心思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整个基调是落寞与伤感的,与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