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心思与转机(第5/5页)

他终于明白,一切都结束了,结束于自己对这一对父子的托付之时。有些东西交出去容易,收回来却是万难。吕布无限幽怨地看一眼乱箭纷飞的徐州,然后就领着陈宫直奔下邳去了。

那里,有着他最后的落脚地。

人心最难测量

曹操站在了徐州城头,一时很有快慰平生的感觉。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每个站在徐州城头的主人都有快慰平生的感觉,可曹操不一样。

他在这里看到了天下。

这个城头陶谦站过,刘备站过,吕布站过,最后的站立者却是他曹操。

所以曹操豪迈地认为,得徐州者得天下。

欲得天下,从哪里起步?

下邳。曹操准备起兵攻下邳。

程昱却认为天下事,有时欲速则不达。不错,吕布现在是惊弓之鸟,但惊弓之鸟往往能啄瞎进攻者的眼睛,特别是当他和袁术结合之时。

曹操不以为然:吕布现在只有下邳一城,他能有什么选择?

程昱的回答是:他如果有两城,那还可以选择,正因为他只有一城,所以别无选择。人是不能把人逼急了的……人,是要有退路的……

曹操呵呵笑了。

他觉得程昱说出了真理:人,是要有退路的。但是这个真理对他不成立。因为他做事,从来就是不留退路。

不给自己留退路,更不给别人留退路。

曹操以为,这样的生存哲学紧张刺激,有看头,是他所向往的人生。所以他决定,将革命进行到底。进攻下邳。

当然,在进攻下邳之前,曹操是做了一项工作的。

堵死吕布的退路。

他命令刘备挡住淮南径路,防止吕布逃窜。曹操给刘备下命令时,表情是严肃的,口气是威严的,身份是丞相的。他要测试一下刘备的反应。

刘备没有反应。或者说没有抵触反应。

刘备说了这样一句话:“丞相将令,安敢有违。”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其实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他们的表情是温和的,但内心却无人知晓。

有一个词是形容这种人的,城府。

不错,他们都是有城府的人。

但刘备是有城府的人吗?

曹操不能肯定,刘备的表情看上去是如此的安详、安之若素、波澜不惊、逆来顺受,他要是有城府那也是极深的城府。

人心到底是世上最难测量的东西。曹操贵为丞相,也拿它没办法。他只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刘备是听话的。是愿意为其驱使的。

起码在表面上,起码在现在。

作为一个明证,刘备接下来采取了这样一个行动:留糜竺、简雍在徐州,自己带孙乾、关、张引军驻守淮南径路,兢兢业业做好曹操的后勤保卫工作。

曹操也出发了。他的目的地是下邳。

吕布在下邳突然很有安全感。

有两样东西让他产生了如此感觉。

粮食是足备的。

下邳城外的泗水是可以阻挡曹军的。

所以吕布就很有安全感。

就对陈宫的建议不以为然。陈宫是这样向他建议的:“今操兵方来,可乘其寨栅未定,以逸击劳,无不胜者。”

吕布则以为,人生很多时候重要的工作不是进攻,而是防守。人生说到底是个且战且退的过程,防守好才是真的好;而陈宫以为,防守绝不是闷头大睡,或者把希望寄托在一两样东西上。进攻就是积极的防守,没有进攻,哪有防守?!

两个人争执不下。

争执不下的时候吕布就不争执。对他来说,争执没有任何意义。他已经过了被人说服的年龄。现在的吕布觉得,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说服他的人,只有自己。

任何时候相信自己,坚信自己的判断,是吕布一以贯之的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