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五十五节 水师(第6/8页)

……

二十七日,泉州。

朱一冯听说水师惨败,舰队、水兵损失三成后,手里的茶杯顿时就滑落到地上摔成了千万片,张着嘴巴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朱大人、朱大人、朱大人……”

黄石叫唤半天才算把朱一冯的魂魄勾回来。福建巡抚发觉自己这些日子来的噩梦变成了现实。如果能时光倒流的话,他宁可三月份让熊文灿来接这个烂摊子了。

“黄帅,我们还是考虑招安吧。”

“为什么要招安?我们应该重建水师,再次出兵清剿海寇。”

“可是……可是这又要好几个月吧,这期间还要养着大批地搬迁百姓,我们的银子恐怕会不够啊。”

“不是恐怕,是肯定不够了。”黄石冷冷地打破了朱一冯的幻想。来泉州之前他已经算过了帐,黄石一甩手把账册抛到了朱一冯面前,后者忙不迭地翻开看起来,看着看着额头就开始涔涔地往下流汗。

“重建水师大约还要六个月,每个月军民维持费要十五万两银子,六个月就是九十万,而现在我们账面上的银子也就是这么多了。”朱一冯一边看,黄石一边给他报数:“而重建水师还要造舰、铸炮、消耗弹药进行训练。嗯,大概还需要五十万两银子,我们料敌从宽,就再卖一百万两银子的债券吧。”

朱一冯可怜巴巴地抬头看着黄石,半天也没有挤出一个字来。黄石知道这目光后面的意思,于是就给他鼓劲道:“朱大人,现在海寇气焰更嚣张,势必要提出有关海税的要求来,如果我们不答应肯定无法招安,如果答应了……我们没有靖海税怎么还钱?”

朱一冯也知道现在是骑虎难下。自己和黄石联名上书保俞咨皋,又撺掇福建布政司为靖海大借款作保,这几个月又是禁海又是练兵,闹出了这么大动静还欠了这么多钱。如果最后还是招安了事,这恐怕就不是仅仅仕途走到头的问题,而是要人头落地了。

经过片刻的软弱后,朱一冯咬了咬牙,双眼如同赌徒般地赤红了起来:“黄帅,这次只是轻敌,不是俞咨皋无能,也不是海寇太难缠。对吧?”

“对的。”

“好!”朱一冯狠狠在桌子上一拍:“接着卖债券,这次把本官的名字也刻上去,本官也以福建父母官的名义和黄帅一起借!”

“还有一个邸报问题。”在明朝时期,各省都开始发行邸报,这种东西类似后世的报纸。上面的消息除了摘抄自朝廷的诏令和塘报外,还有一些街头巷尾的传言,是大明子民了解动态的重要方式之一。

“邸报怎么了?”

“朱大人,末将估计很快就会有邸报说王师败绩,这恐怕会对我们卖靖海债券不利。”

“唔,黄帅说得是,我们要抢先予以否认。”

“不,朱大人,这样邸报上不就打架了么?末将认为我们还是抢先承认为好。”黄石认为矢口否认没有什么好处,明朝的邸报不都是官办,完全堵住很难做到。

“那不就没有人来买我们的债券了么?百姓们恐怕会担心血本无归。”

“朱大人明鉴,流言这个东西最难阻止。现在我们的债券已经流通到浙江和南直隶去了,如果百姓看见我们矢口否认,而又开始卖新一轮的债券,那大多数人都会怀疑我们确实是败了。百姓们又不傻。”

黄石的话让朱一冯低头思索起来,他沉吟半响反问道:“黄帅的意思是,一旦百姓们开始怀疑,众口铄金,说不定倒把三成损失传播成全军覆灭。”

“朱大人高见。末将就是担心这个。以末将之见,我们还不如老老实实地承认损失,然后说明我们决不妥协的立场,并指出我们这次只是轻敌。嗯,是我黄石轻敌了,下次一定能赢回来,到时候把借的银子一并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