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战长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一战成名(第4/15页)

问题是,第10军压根就没想过突围这件事。

先看下一下守卫城南的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的经历。

方先觉,字子珊,1905年出生于安徽萧县(民国时属江苏),后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做律师是他最大的理想。但当时北伐声势浩大,青年人都心向革命,黄埔军校1期生王仲廉在上海秘密招生,方先觉以此契机从戎,考入军校3期。进入部队后,方先觉的第一个上级是卫立煌,其间辗转了几个部队,1933年以营长身份参加长城抗战,在南天门之役中受伤。1936年,方先觉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4期毕业,进入李玉堂第3师任补充团团长。方先觉最看重平时的训练,更有一套办法,所以他的部队虽是补充团,训练成绩却是全师第一,因此受到李玉堂重视。抗战爆发,跟很多将校一样,方先觉也随部队开往淞沪,后又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以副旅长身份受伤。伤愈后,正逢第3战区以浙江保安队和福建子弟为基干组建预备第10师,李玉堂推荐方先觉出任副师长,后参加策应攻打南昌之役。参加冬季攻势时,该师在皖境失利,师长被革职,方先觉由此接任。到1940年春,预10师转入李玉堂第10军。在方先觉训练下,预10师之战力,此时虽排周庆祥第3师之下,但却已超过朱岳第190师。不过,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在金井,预10师遭日军重创,方先觉受记过处分。所以这一仗,无论是对李玉堂来说,还是对方先觉来说,都不能失败。也可以这样说,后来第10军战力尤强,衡阳战把日本人打成那样,其最初之崛起,是知耻而后勇,完全是在华山一条路下杀出来的。

方先觉将预10师做三线配备:

张越群(黄埔军校6期,安徽桐城人)第29团在金盆岭到湘江边猴子石为第一线阵地;葛先才(黄埔军校4期,湖北汉川人)第30团以冬瓜山、修械所为核心,组成第二线阵地;陈希尧第28团控制城垣阵地,左与城东第3师连接,右至湘江边,兼做师预备队。在这里说一下,很多关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文字称,第10军首席悍将葛先才时任第28团团长,这是不准确的。葛做过第28团团长,但那是第二次长沙会战时。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前,第30团团长田琳因前一战丢失阵地而被撤职,葛先才遂被调任第30团团长,第28团由陈希尧接任团长。

第3师团石井联队1月1日凌晨对城东南角发起进攻时,渡江到城南的预10师进入阵地没几个小时。眼看刚刚进入阵地的预10师疲于应对,的野宪三郎第68联队作为主攻城南的部队,不等其兵力集合完毕,即猛攻黄土岭。按日本人的说法:的野联队第2大队长横田庄三郎“意气冲天,尾追败敌”。看上去,鬼子们是来劲了,但是别着急,很快他们就会吃到苦头。

鬼头三良第1大队随后赶到城南,加入进攻中。

由于预10师进入阵地时间仓促,一时间城南风声鹤唳。

在危急时刻,方先觉叫来政治部科长杨正华,说:“督战队的督战任务必须认真执行,擅自后退者,就地枪决!”在一个师里,负责督战的是政治部。此时预10师政治部主任和副主任恰巧都没在军中,于是重任落在了杨科长肩上。

但接战仅两个多小时,张越群第29团扼守的第一线就已崩溃。方先觉给他打电话,已经联系不上了。没多久,张刚潜行回到南门内师部,先在杨正华那里落脚,因为不敢直接见方先觉。

方先觉心急如焚,对杨正华说:“鬼子来得太快,攻得又太猛,张越群恐怕抵挡不住了。”

杨正华趁机说:“张团长已来师部,他表示很惭愧,没能完成任务,对不起师长,听候处分。”

大约是因为体谅部队进入阵地的时间太晚,方先觉没处分张越群。由于一线两个小时就崩溃,葛先才第30团扼守的二线马上就将接战。但就在这个时候,该团有个营长跑来师部,说向师长请示问题。方先觉一句话也没说,叫那个营长到外面等着,随后下令将其枪毙。杨正华目瞪口呆。杨来政治部时间不长,跟方打的交道也不多,但之前有人告诉他:军长面目和善,但治军极严。到今天,他终于领教了,后来在回忆中仍心有余悸地说:“我不禁为之毛骨悚然,战时军令确实巍然如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