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十月围城(第4/8页)

这时,城外鸦鹊岭的柴田旅团长一度想分兵增援宜昌城防,但被内山拒绝。

宜昌围城后,外围的澄田赉四郎第39师团由于自己正被攻击已无力驰援宜昌,内山也没发出任何求援电报。就是说,岳阳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和参谋长木下勇对宜昌的巨大危情还比较模糊,他们了解的仅仅是:宜昌方向有中国军队进行牵制作战。

有人要问第13师团四个联队,第116联队被派到长沙,另外两个联队第65联队和第104联队也各有守备,还差一个联队呢?第58联队。这个联队正在与宜昌隔江相望的长江西南岸的前进据点。联队长名字比较吉祥,叫福永转。是不是真的这样呢?现在还不好说。因为他已经看到这样的场景:围攻他们的李及兰第94军的士兵,把厚厚的棉被盖在通电的铁丝网上强行攻击。

宜昌成围城之势后,内山英太郎认为城外威胁最大的空白点在东山寺。该地在宜昌东门外,离城区只有两三公里,位置极为关键。内山想派兵去抢占阵地,但已没什么可调动的人手了。最后,他把师团司令部的勤务兵和野战医院的轻伤员集合起来,凑了380人。这些人里,除一百多个轻伤员外,其他基本上是包括伙夫、卫生兵、传令兵等在内各式各样的勤务兵。

10月4日,这帮“乌合之众”出动了。

他们走后,内山英太郎不放心,随即带着参谋长秋永力出宜昌城视察(可见到10月4日,宜昌城还没受到中国军队的直接攻击)。

东山寺的情况是,没有新的掩体可供利用,只有以前中国士兵留下的一道散兵壕。站在战壕前,望着眼前的勤务兵们,内山想起什么,问了一句:“除了先前作战负伤的轻伤员外,你们当中谁还有战斗经验?”

那堆勤务兵集体陷入沉默。

秋永力补充了一句,问:“谁有实战射击经验?”

那伙人依旧沉默。

内山的脑袋嗡地就大了。

参谋长秋永力还算沉得住气,安慰内山说:“虽然他们没任何实战经验,但那一百多轻伤员可以指导他们。另外,他们毕竟是东北[6]健儿,应该不会太差吧!”

内山望了望东山寺上空的乌云,苦笑了一下,说:“但愿如此吧。”

走之前,炮兵出身的内山英太郎结合地形,亲自在东山寺高地左右配置了三门用于侧击的山炮。

回城后,内山突然想起来:城里似乎还有点日本人啊?

这就是不久前从日本国内出发到宜昌慰问的著名的东京浅草歌舞团。于是,他给这帮添乱的歌舞团成员每人发了支步枪,叫他们加入宜昌的守备。

10月5日,宜昌战事进入关键时刻。

这一天,东山寺阵地,一名原本做伙夫的日军士兵由于太过紧张,导致步枪“走火”,一时间枪声大作。

宜昌城里的内山和秋永力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就是在这一天,内山终于忍不住,给阿南惟几发了封电报,大意是:宜城有点危险,正在遭十多个中国师的围攻。

也就是从5日开始,离宜昌城近在咫尺的东山寺阵地的枪声就没停止过。日军为消除紧张情绪,不时乱行开枪射击。到10月5日太阳落山,第2军第9师在师长张金廷(黄埔军校3期,山东高密人)的率领下,终于摸到东山寺。

东山寺阵地横向长四公里,而日军才三百多人。在配置上,两名日军间的距离至少是十米,多的甚至超过了二十米,更遑论纵深阵地。这三百多人的领头羊,是个叫龟岛康夫的大尉。虽然是个大尉,而且满脸络腮胡子,看上去很酷,但同样没任何实战经验。当第9师的中国士兵还没开始冲锋,他就大喊叫日军开火,一时间东山寺阵地大乱。

第9师是第2军的核心部队。

张金廷是在前师长郑作民被日机炸死于昆仑关后出任现职的,他还没见过如此沉不住气的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