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十月围城(第2/8页)

此时第一线的日军跟中国军队已处于对峙状态,双方相隔的距离不超过三百米。

1941年9月28日黄昏,也就是长沙陷落的第二天,在宜昌城北凤凰观据点守备的第13师团第65联队第1大队第2中队正在举行宴会。

因大队长要出任旅团长的副官,第2中队长高桥铄太郎将出任新的大队长。中队的一帮小队长频频向高桥敬酒。轮到小队长西泽正守敬酒时,高桥突接侦察兵报告:阵地一侧,约有一个连的中国军队摸了过来。高桥一惊,敬酒的西泽自告奋勇,带着一个小队紧急出动。

情报说的是有一个连左右的中国军队,但是当日军迎上去时发现:面对的中国军队可不是一个连,而至少有一个团!后来我们知道,这是第75军的一个野战补充团。前军长周喦已升任集团军总司令,新军长是曾任第9战区参谋长的施北衡。

凤凰观的战斗不到半小时。结果是,西泽小队被全歼,驰援而来的高桥亦陷入重围;与此同时,城东双莲寺要塞遭第75军围攻。

宜昌之战,就这样打起来。

反攻宜昌的关键是将第13师团完全孤立开来。离该师团最近的,是荆襄一带的澄田赉四郎的第39师团。

陈诚的计划是,用冯治安第33集团军(第5战区,临时调配第6战区)和周喦第26集团军分别向荆门、当阳出击,切断武汉、宜昌间的交通线,拦截增援宜昌的日军;霍揆彰第20集团军向沙市、江陵出击,拦截日军增援部队的同时,警戒由岳阳方向回撤的敌人;宜昌主战场,以李及兰第94军、宋肯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8期,河北晋县人)第32军、郑洞国第8军第5师(第8军由荣誉第1师扩建而来)以及李延年第2军和施北衡第75军为出击力量,担任宜昌城和长江西南岸(日军在与宜昌隔江而望的西南岸有个前进据点)的围攻任务。

开战前会时,陈诚跟手下的部队长特别提到一点:注意用战车防御炮直打日军掩体。

中国军队发动攻势后,内山英太郎的浓密的胡须开始颤抖。遭到围攻的几个据点,对守卫宜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他跟驻扎在鸦鹊岭阵地的第103旅团长柴田联系,后者派一个中队去驰援双莲寺。龙泉铺方向的立花大佐也派出一个中队去解围。柴田担心龙泉铺兵力不够,于是又派出一个中队增援龙泉铺。

龙泉铺随即遭到宋肯堂第32军的一个半师的围攻。

双莲寺那边,守备队长山根少佐正在苦闷中。他管着几个据点,其中一个叫东烟墩,另一个叫仙人砦。这两个据点都受到中国第75军攻击,危在旦夕。从兵力上看,如果驰援前者,就不能搭救后者;如果搭救后者,就不能驰援前者;如果双向派兵,那么双莲寺就难保了。

一时间,第13师团手忙脚乱。

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在通常情况下正面防御地带不可能超过25公里。这个数字是他们的极限。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各种顾此失彼的漏洞就来了。独立作战的中队正面则不能超过3公里。兵力少,守备据点多,顾此失彼。现在,内山英太郎能做的,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再说宜昌西南边,也就是江边,守备日军遭到在古老背登陆的中国军队的进攻。守备在这里的原本是第116联队,也就是被早渊四郎带走的部队。后来,第104联队派过来一个大队守备,但主要是辎重兵和工兵。从9月29日开始,该大队就不断收到郑洞国第8军准备从长江对岸强渡登陆的情报。

9月30日,第8军一部强行登陆古老背,几乎全歼了守备这里的辎重兵和工兵。在另一个据点仙女庙守备的日军来救援,但他们也全部是辎重兵。这批辎重兵乘着两辆大卡车刚到一个叫鸡子山的地方,发现正有中国军队围攻据守在那里的伙伴,便慌忙下车去支援,由于都是辎重兵而在白刃战上等而下之,所以被中国军队的一个反扑,就杀伤了一多半。等于说,还没赶到古老背,这支援军就已丧失战斗力,残余的仨瓜俩枣不得不掉头返回仙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