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上高飞虎(1941年3月~1941年4月) 精彩之春(第2/7页)

他看到,当日军飞机和重炮猛烈攻击时,整个第57师阵地寂静无声:“好像守军已被消灭,或全部撤走,可是一待步兵冲锋达到有效射界,设置在战壕、山洞中的各种隐蔽巧妙的火力点内的轻重武器喷射出来的弹雨就像泼水一般洒向敌群;配置在后方远射程、大口径火炮,也紧随着发出雷鸣怒吼,进行地毯式的迅猛疾射……”

余程万派出逆袭队,反攻练仙屯,全歼日军的一个中队。但此时,师部所在的云头山遭日军进攻,一度只相距几百米了。余程万持枪指挥,号叫着往前冲的日军身影已在视野中。

3月23日,上高城外第58师退守的白茅山争夺战进入白热化,远藤飞行团在一轮空袭中扔下燃烧弹,造成漫山大火。

攻打白茅山的是第34师团第217联队以及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石头街附近一个叫灰埠的地方渡到锦江以北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的两个大队,人数不可谓不众,但在张灵甫率部死扼的阵地前,一次次溃退下去。因为张灵甫明白,自己的部队这一次不能再有任何疏漏了。

在这种情况下,师团长大贺叫日军转移兵力再攻城外另一要塞——下陂桥。

由于前期第34师团没遭受什么打击,所以临近下陂桥地带时,王耀武的侦察人员远远瞭望,目击整个日军呈“一”字形通过,走了好几个小时。

守下陂桥的是第57师杜鼎的一个团。

杜鼎的部下赵相卿少尉带部队扼守桥头,激战中,他的左手指被日军的手榴弹炸飞三个,依旧半步不退。继而张贤宗中尉接替赵,又战死桥头。下陂桥位置关键,战斗愈加激烈。其间,王耀武亲带预备队驰援杜鼎,反击亦达七次之多。

下陂桥战斗激烈,一日内中日两军伤亡均在4000人以上。

在罗卓英的战术里,于节节消耗中吸引日军到上高,在周边对其进行反包围。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正面王耀武的部队在上高发挥如何;二是日军进入第三线决战区后,其他原来在一、二线作战以及从别处调来的增援部队,即刘多荃第49军、李觉第70军和韩全朴第72军(另一支部队夏首勋第78军还在外围),能不能及时转回对日军进行反包围。

从后来的战况看,友军按部就班地回转决战阵地,得益于王耀武第74军在正面长时间的坚守。一位目击此战的战地记者曾这样断言:“救上高事小,救全部反包围战局事大,假定没有王将军在上高正面这样硬顶,反包围势态无由形成,战斗的结果更不称其为精彩。”

在这里,可以对比一下第一长沙会战中的江西分战场。

当时,第106师团在罗卓英第19集团军、卢汉第1集团军、王陵基第30集团军中从容转战,最后中国军队不但没把该师团拿下,还叫他们攻到作战计划中预定的最远端(在王耀武第74军增援后才给他们一定的打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正面的部队没能顶住,两翼包围的部队又不能及时跟上。日军虽相对人数少,可每打当面的中国军队时,却处于优势地位,最终得以各个击破。

现在,为给王耀武打气,罗卓英派出自己的警卫营到一线支援。同时,针对战局变化,罗下令:“对锦江南岸的池田旅团主力采取攻势,对北岸的大贺师团采取守势,确保上高城。”

刚才说过,攻打白茅山的还有池田旅团的两个大队,但该旅团主力仍滞留在锦江南岸。池田带着部队在锦江南岸转悠的时候,一度攻占了独城东南的泉港,并分出一个大队留驻,以掩护主力部队的侧翼。现在,这个大队正遭到李天霞第51师一部和第49军王克俊(行伍出身,四川广安人)第26师一部的围歼。前者正面强攻,后者协助侧击,该日军大队被一举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