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昆仑关(1939年11月~1940年2月) 广岛师团又来了(第4/8页)

欧战爆发,英、法自保,必无暇东顾。在远东,英国控制印度和缅甸,法国控制印度支那。日军离缅甸和印度还很遥远,跟英国直接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比较小。可是,当日军攻占广州和海南岛后,就直接眺望印度支那了。而且,就中国的国际运输线来说,滇越铁路是极重要的一环。这样,日军的下一步动作,就必然跟印度支那有关,或直接派军队“进驻”(一年后果然那样做了),或在跟印度支那接壤的中国省份用兵,以卡死这条国际运输线。

桂林行营虽对日军入侵广西有个预判,但却始终没重视起来,判断也比较模糊。白崇禧没把中国的战局跟欧洲大战联系起来,以至于在1939年秋仍按部就班地根据军委会的命令,准备于年底在湘赣两地发起对日军的攻势(即后来的“冬季攻势”)。

同样浑然不觉的张发奎遵照命令,把第4战区的主力部队集结在粤北韶关一线。如此一来,广西兵力就非常空虚了,满打满算只有6个师:夏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3期,广西容县人)第16集团军所辖第46军的三个师和第31军的三个师。

根据桂林行营模糊的预判,认为日军真的入侵广西的话,必以海南岛为基地,从广州湾登陆,以桂北重镇柳州为作战目标(联结西南几省的交通枢纽和中国空军重要基地)。这个判断上报重庆后,得到军令部认可。至于南宁,无论是桂林方面还是重庆方面,都认为如果开打,那里只是日军分兵所击之地,不那么重要(当时广西省的省会在桂林)。在夏威上报白崇禧的日军登陆“甲案”中,甚至没提到日军会进攻南宁这件事。白崇禧督促夏威的,也仅仅是破坏桂南的道路。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广西的六个师里,有四个师即第31军的全部和第46军的第170师放在了通往柳州的要道上。也就是说,从钦州到南宁的这条路以及南宁周边完全是空的。当日军登陆钦州湾,兵锋直指南宁后,无论是张发奎的第4战区司令长官部,还是白崇禧的桂林行营,都开始抓瞎。

此时白崇禧正在重庆。

蒋介石在第一时间招来白崇禧、何应钦、徐永昌、陈诚、刘斐等人,当场怒斥徐永昌敌情判断失误,这实际上是说给白崇禧听。白有关日军一旦进攻将直攻柳州的判断被军令部认可,在1939年初秋也就是日军登陆前,又判断:由于兵力有限,日军不再可能进犯广西。为此还专门写了敌情报告,认为广西有自卫、自治、自给的特点,日本断不会咬这块“硬骨头”。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蒋介石在会上定的调子是,调最精锐的部队到广西,其中提到了第5军。

作战厅长刘斐说军令部已抽调杜聿明第5军荣誉第1师到湖南战场了,师长郑洞国带着部队正从零陵开往衡山。

蒋介石听后,说:“不行!”在他看来,第5军的每个师都不能动,必须都放在广西。

蒋介石随后告诉白崇禧,除广西本地夏威第11集团军的6个师外,在湖南、广东的第38集团军(徐庭瑶)、第37集团军(叶肇)、第35集团军(邓龙光)、第26集团军(蔡廷锴)全部投入广西战场,空军要竭尽所能,至少出动100架驱逐机和轰战机配合作战。

蒋介石心急火燎为哪般?

按蒋的判断,日军虽是冲着南宁去的,但仍有可能顺势北上突击桂林、柳州,这样的话西南大后方将门户洞开。尤其柳州一旦被攻占,就相当于让日军拿下兵进川黔的前进据点。基于这个危险局势,在叫白崇禧全权负责广西战局的同时,蒋介石叫陈诚也飞去广西督导战事。

在广西,基于自己的地盘不会有事的判断,白崇禧在去重庆前把第31军进行了调动,由原驻地桂平、平南向东即广东南面移动。这里没日军,也没粤军。白崇禧这个动作有没有为桂系扩展地盘的意思?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