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线有战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 田家镇(上)(第4/5页)

军委会对这个黔军师之所以重视,当然有贵州人何应钦的因素,而且新任师长正是何的侄子,曾在淞沪大战的何绍周。

何知重带第86军赶到黄梅时,中国部队正向今村支队反击。

随后白崇禧指示何知重,在田家镇外围松山口从侧背攻击日军,减轻李延年的压力。就这样,这支贵州部队在大雨中向田家镇搜索前进。

松山口附近,是一排排的小山包,其中一处名为骆驼山,被日军攻陷后,由今村支队中野联队的涉谷大队的一个中队守备。为反攻骆驼山,第103师在山四面设置了4处炮兵阵地,山炮野战炮迫击炮,能用的都拉过来了。一时间,炮弹呼啸着落向日军阵地,岩石、树木和泥土被炸得此起彼伏。

此时松山口外围阵地,为捕捉到对方的侧背,中日士兵你攻我的山头,我攻你的山头,完全陷入了混战,除了向山顶突击的,就是往下扔手榴弹的。

第86军决意全线攻击。针对松山口的地形,何知重没叫两个师做左右翼配备,而是第103师在前,第121师在后,呈纵深配备的样式轮番上阵。这带来了最大的战果。所以,当日军攻103师侧背时,第103师轻松向第121师后背转进,随之把第121师顶到前面。这种叠叠转进阻击的方式,给日军以重大杀伤。经血战,恢复了原先失去的松山口两翼阵地,进而与第9师、第57师以三角势态,从南、北、西三个方向,把深入田家镇的今村支队主力合围了。

阴雨中,既有田家镇要塞重炮的炮击,又有子弹如雨的轻重机枪的火力封锁,今村支队一时间进退维谷,遇到成军后最凄苦的场面,转眼间由攻击部队变成困守部队。此时只有东面的湖沼地带开了一个口子,但今村又不敢贸然从那里突围。

9月18日过后,大雨转为瓢泼。

下雨天,相对而言对中国军队更有利,因为天气会使日军飞机受限,地面上步炮配合也会出问题,重武器作用的发挥至少会下降三成。在这种情况下,今村不得不向广济县城的稻叶四郎求助,后者此时正遭白崇禧指挥的桂军围攻,只能在第45联队里抽出一个大队(山本强雄)的兵力。但这个大队行进到半路上,就遭第103师一部的强力阻击,根本打不过去。

直到9月21日,稻叶才抽出兵力,叫第23联队的池田昵大队冒大雨再救今村,但又被第121师阻击。

为打开救援部队的通道,今村胜治派第3大队长涉谷久雄带3个中队和一个速射炮中队向身后逆袭,可直到9月26日才跟山本大队疲倦会师,而且另一支增援的池田大队仍没打过来……

在松山口,为摆脱困境,今村和联队长中野决定发起夜袭,攻取东面的高地,稳住自己的阵脚。

9月21日深夜,中野联队第1大队残部,在大队长白浜胜海带领下,出动了。

白浜在夜袭中使用了“二段式攻击”。这是日本陆军在遭遇死战与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循环进攻的战术。说白了,就是放弃整体进攻,在前一支部队(通常是一个中队)于一线突破后,接着由后面的另一支部队“超越前进”。如此循环往复,力求收获最快的速度与最大的战果。

晚11时,第3中队担任突击角色,第4中队的士兵紧跟在后面。

最前面的工兵潜行到中国军队阵地的铁丝网前,手中的工具上下翻飞,破坏了铁丝网后,步兵恶鱼般首尾相接地冲入阵地。高地由第57师的一部守备,在两军士兵展开激烈的枪战与肉搏时,后面的日军第4中队不失时机地往前突进。

守军虽然在日军“二段式攻击”下退出高地,但附近山头上的中国炮兵部队立即调转炮口,齐击被日军占领的高地。

尽管白浜大队最后拼死控制了这个高地,但此时出现了弹药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