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徐州(1938年3月~1938年6月) 坂本,别走(第2/7页)

放什么心呢?

庞炳勋说:“我这次决不再保存实力了,一定同敌人拼到底。”

李宗仁说:“好!”

他叫庞炳勋火速驰援临沂。可以说李宗仁的思想工作做得真不错,因为老庞爽快得提兵就走了。

庞炳勋虽然挂着军团长的名号,但下面实际上只有1个军,也就是第40军。这个军下头有多少部队呢?只有一个师。一个装着一个,一个装着一个,名号很多,但实际上就那么点人。加上直属特务营,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各一个营,以及骑兵连和手枪连,满打满算5个团,一万多士兵。

这是支地道的杂牌军。

不过,如果看第40军总参议李瘦吾的回忆,会发现,这支部队的武器装备并不差,人虽然只有13000人,但装备有:步枪8000支,手枪900多支,重机枪60挺,轻机枪600挺,掷弹筒200多具,山炮4门,轻重迫击炮60多门。

这个数字甚至叫人产生怀疑:一万多人的部队,即使补充了武器,会有600挺机枪的配置?

李瘦吾是第40军总参议,执行参谋长之职,虽然他的话是最原始的资料,但在这里也只能存疑。

只说临沂,古之琅琊,诸葛亮和王羲之的老家,魏晋六朝第一豪门王氏的郡望所在地,虽是人文胜地,但也躲不过1938年的硝烟。还好还好,那些历史长河里的人物注视着后来者,并给他们以力量。

庞炳勋把指挥部设在南关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构筑前进阵地和主阵地后,以一个旅守城北诸葛城,一个旅守城东相公庄,城内是补充团,炮兵及直属部队在城南军部附近。

庞军团到达临沂不久,李宗仁就打来电话,说从青岛撤下来的部队正在莒县跟日军厮杀,叫庞炳勋立即派人增援。

庞炳勋派出去两个团。

在路上跟一股敌人遭遇。按拿到的情报,说这股敌人是伪军,但打着打着觉得不对,因为对方火力太猛,再侦察,才知道来者是日军第5师团的坂本支队。支队由步兵第11联队(长野佑一郎)、第21联队(片野定见)为基干,加上野炮兵两个大队和山炮兵一个中队,共5000多人,支队长坂本顺少将(第21旅团长)。

遇见的日军,则是坂本支队的前锋,片野定见联队的一部。

庞炳勋这两个团,总算突破了日军拦截,赶到了莒县,随后一个入城,一个在郊外,本想互相呼应,但实际上这种陈旧的战法起不到这个作用,结果被日军分割,两边失去联系,最后城里的人只好再突围出来。

两个团损失惨重。从莒县撤下来,片野联队一路追赶,追到了1938年3月5日,顺势攻占了临沂外围的汤头镇。

临沂一下子有了敌情。

开战后,日军第5师团除一部在平型关被袭击外,在其他地方几乎没打过败仗,一时间成了日军表现最好的部队,后来板垣征四郎从师团长的位子上直接升任陆军大臣,虽有其他因素在里面,但跟师团的战绩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此说来,就可以想象坂本顺的心态了,面对小小的临沂和一支杂牌部队,按他的计划,两天攻下临沂算是客气的了。

坂本拉过来坦克二十多辆、野战重炮三十余门,狂击临沂县城北6公里处的诸葛城阵地。

但庞炳勋也不含糊,在诸葛城一线,叫部队跟日军展开近距离炮战。

中国这边的山炮,如按通常的炮位布阵,很容易被日军的重炮压制而摧毁,所以就把山炮当迫击炮使,等日军逼近了再开炮,一时间巨响隆隆,一名团副甚至被炮声震昏在战壕里。

只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这并不是一句废话。

多日激战后,补充团也被顶到一线,其中排长李宗岱受命在葛沟阻击日军。

领命后,李宗岱带弟兄们立即出动。这个排有6挺轻机枪,每人背后一把大砍刀,虽然还是初春天气,但很多人光着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