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京梦魇(1937年12月) 弃城

1937年12月11日,抵达庐山的蒋介石被身边的无线电机要人员告知:已经收不到南京的消息了。

就在这一天,蒋介石留在南京的两个贴身卫士班,在队长俞洁民的带领下出了挹江门,在下关坐上自己掌握的一艘火轮向上游九江开去。这是南京围城后第一队脱险的人。不是没有唐生智的命令谁也不许走么?但俞洁民是蒋介石的贴身卫士长,把守下关的宋希濂也不敢拦。

这天晚上,蒋介石得到安徽当涂陷落的消息。当涂在哪?芜湖和南京之间。也就是说,日军已经完完全全地完成了对南京的包围。如果不放弃南京,守城部队基本上会被日军围歼。但蒋介石这边跟南京的通讯已中断,他只好电令在长江北的顾祝同,叫他转告唐生智,原话是:“如情势不能久持,可相机撤退。”

一个电话打过去,正好是唐生智接,顾祝同叫他11日晚先渡江,同时向各部队下达突围命令。但唐的想法是:如果自己先走,虽有蒋的口头传话,但毕竟不是白纸黑字,将来他必成为媒体和民众心中的逃将,有一万个嘴也说不清楚,所以他告诉顾祝同,必须召集司令部会议,向将领们传达蒋的命令。

在顾、唐通电话的当夜,南京枪声不息,市民们伏在家,于黑暗中继续忍受煎熬。在外面,蜷缩在寒冬马路上的是无家可归的难民,以及从前方阵地上撤下来的痛苦呻吟的伤兵。此夜天空暗无星斗,有的只是炮弹滑过后恐怖的声音和爆炸时惨白的光亮。

遥望紫金山,那里的战斗已进入白热化。

唐生智是12月11日晚上11点接到顾祝同电话的,3个小时后,也就是12日凌晨2点,他在自己的公馆召集副司令罗卓英、刘兴,以及参谋长周斓和参谋处长廖肯等人开会,将撤退的命令通告诸人。短暂的会议结束后,唐叫参谋处长廖肯、作战科长谭道平迅速起草撤退计划。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撤退计划的拟订,成了对参谋们的一次大考。

12月12日傍晚5点,唐生智召开会议,但他没马上下达撤退令,而是先问与会将领:在一部日军(第23联队肥后盛英中队)已攻入中华门与水西门之间城垣的危局下,是否还能对南京进行有效守卫?

此时,南京环城处处激战,卫戍司令部的气氛紧张到极点。由于不是蒋介石直接向唐下的命令,所以老唐还是留了个心眼,叫各部队长分别代表自己的部队在撤退令上签字:

人们好像都不愿意第一个签。过了一会儿,第66军军长叶肇说:情势危急,我先签。

随后,周澜签了。第三个签字的是孙元良,第四个是宋希濂,随后俞济时、邓龙光都签了字。王敬久则一个劲地抽烟,最后也签了。

按桂永清的说法,在一片沉默中,他站起来说:城防左侧(乌龙山、幕府山一线)并没有多少敌人,紫金山的大部分阵地仍在手里,中山门外的四方城到白骨坟虽处于激战中,但敌人并没突破防线,而光华门更是牢固,只有中华门与水西门一线告急,但可以派教导总队的预备队去支援。

唐生智这时候从口袋里摸出蒋介石通过顾祝同下达的命令:宣布放弃南京。

没人知道唐生智此时的心情,因为他曾宣布要与南京共存亡。同时,他也对蒋介石说过:没你的命令我决不撤退。现在命令也来了,撤退似乎顺理成章。

唐在会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战争不是在今日结束,而是在明日继续;战争不是在南京卫戍战中结止,而是在南京以外的地区无限地延展。请大家记住今日的耻辱,为今日的仇恨报复。”

唐生智终于没有做到死守南京。他此前采取的一切背水一战的措施,开始慢慢显露出恶果了。

唐生智叫人下发了参谋处拟出的撤退计划,原则是大部(从正面)突围,一部过江(从下关渡长江北撤)。命令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