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烽火连三月(1937年7月~10月) 太原沦陷(第4/8页)

现在板垣指挥的第5师团,辖第9旅团(旅团长国崎登少将)和第21旅团(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下面是步兵第11联队(联队长长野佑一郎大佐)、步兵第41联队(联队长山田铁二郎大佐)、步兵第21联队(联队长栗饭原秀大佐)、步兵第43联队(联队长大场四平大佐),以及野炮兵、骑兵、工兵和辎重兵联队。

于是小汤一下子危急起来。

早在8月13日,南京就把卫立煌(行伍出身,安徽合肥人)第14军派了过去,从石家庄增援南口、怀涞一线。日本人虽然爱吃干饭,但终究不是吃干饭的。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部随即从第6师团中抽出牛岛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0期,鹿儿岛县人)旅团在门头沟进行拦截。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又亲自跟阎锡山电联,问能不能把傅作义第35军派过去增援南口。阎锡山痛快地答应了。但傅作义刚到怀涞助战没两天,就又不得不回去:因为东条英机率察哈尔派遣兵团已直扑张家口。不过傅作义还真够意思,把带来的主力给小汤指挥,自己只带了两个旅回援张家口。这件事叫小汤记了一辈子,后来一直称傅作义为“傅大哥”。

但板垣的第5师团果然能打。到8月25日,在连续陷落中国守军阵地后,又猛攻横岭城和居庸关,长城线上的守军很快处于被日军包围的态势。26日午后,汤恩伯只好下令突围,南口、怀涞一线失守,其本人退到涿鹿,到此时第13军两万多人,跟日军血拼掉了一半。

张家口那边,东条英机也惦记着露一手。这一点对他来说很重要。他不是给板垣看,而是给后者军中最好的朋友石原莞尔看。石原其实死也看不上东条,后来石原被逐出陆军中央,下放到关东军当副参谋长,而参谋长正是东条,两个人一直吵架,最后双双被调离关东军。

这里的中国守军的前敌总指挥是从第29军师长升任第68军军长的刘汝明(行伍出身,河北献县人)。在过去第29军那批人里,刘虽然干到师长,但却属于不起眼的人物,在打仗这件事上难称出人头地,他的对手东条英机更是如此。石原为什么瞧不起东条,就是因为此人除了有点毅力外,其他无可道之处(石原曾嘲讽东条,无论升到什么位置,脑子仍是上等兵)。但在此时的张家口,你还别说,东条还真没费多大的劲。因为此时日军正气盛,所以进展得十分顺利,到8月24日已切断平绥铁路,三天后就攻陷张家口。随后,东条率军沿平绥线两侧进犯,到9月11日,大同、包头、归绥(呼和浩特)等重要城市依次陷落。

南口之役是平津事变后中日将领的第一次实战。

汤恩伯打仗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带着有线电台到一线指挥。打内战时是这样,在南口、怀涞跟日军拼时也是这样。对那边的板垣、东条等人来说,打起来后也都跑到了一线。这不是说他们有多不怕死,而是没什么战役经验。中日大战爆发后,日军除极少数上岁数的将领有日俄战争的经验外,绝大多数将佐都是第一次参加实战,比如山下奉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期,高知县人)这个级别的,作为少将旅团长,七七事变后,他所在的第20师团从朝鲜增援京津,由于此前压根没实战经验,所以上战场后跟演习一样,提着刀站在步兵身后指挥,当时差点被中国士兵打死。当然,后来有经验了,日本将军一级指挥官就开始往后躲了。

为了更好地指挥,日本人取消了日本中国驻屯军的建制,新编成华北方面军,以陆军教育总监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8期,广岛县人),统领第1军(第6、第14、第20师团)和第2军(第10、第16、第108师团),司令官分别为香月清司(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4期,佐贺县人)和西尾寿造(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4期,鸟取县人),第5师团、第109师团和河边旅团为直属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