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烽火连三月(1937年7月~10月) 太原沦陷(第2/8页)

但河边的战争指导课只能拿意见,起不了决定作用,于是每天都可以看到河边滔滔不绝的样子,但实际上没几个人听他的。

但石原莞尔听。他突然发现,这时候,参谋本部基本上就河边一个人支持他了。陆军省那边,只有柴山兼四郎苦苦支撑。

按石原的估计,中国军队在保定将有激烈抵抗,拿下保定后日本必须跟南京和谈。

作战课课长武藤章又一跃而起,说:等会儿!

武藤笑道:我特别支持保定作战。但为了保证日本军顺利进入保定一线,有必要以一部扩展到石家庄,这样才能给南京中央军致命打击,将其彻底驱逐到该线以南。

石原说:这样真的把日本扔进全面战争的泥潭了!

武藤狡猾地否定了这一点:如果在石家庄一线捕捉到中央军主力,恰恰可以因为对其沉重一击而使南京屈服,从而避免全面战争。

在某种感觉上,当年孤傲的石原,有点说不过武藤了,或者已经没兴趣再说下去了。

武藤设想在保定跟南京中央军打一场大会战。但按日军定制,一门野战炮的定额炮弹是750发,新的作战计划拟订后,为保证会战胜利,武藤提出将这个数字翻倍的要求。这个要求不是不可以满足,但需要把备战苏联的弹药挪出来一大部分;或把国内其他还没领到作战任务的师团的弹药拿出来。

这正是石原担心的。因为不仅涉及炮弹,还涉及其他军用物资。按1937年夏日军弹药保有量计算,最多够15个师团打8个月的。

陆军省军事课长田中新一说:武藤同学,你别着急,我继续帮你。他跟军需部门联络,最后决定:把国内没战斗任务的师团的弹药拿出来,投入中国战场。

第一批动员的3个师团陆续出发了:广岛第5师团、熊本第6师团经朝鲜乘坐军列由陆路开抵天津;姬路第10师团直接由海路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在电影纪录片《皇军一旦走向战场》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日中战火燃起,为捍卫我权益,征兵令雪片般飞向全国。正四处奔波寻找被诱拐的妹妹的伊藤清作,告别了家乡的父老,放弃了铁厂的工作,拿起正义之剑。在工厂里因可爱的娟子而与伊藤反目的卡车司机须田、整日酗酒而恶名在外且使老母伤透了心的德山,在此国家非常时期,也都深明民族大义,不愧为大和魂之热血沸腾的日本国民……

一个伊藤,一个德山,一个须田;N个伊藤,N个德山,N个须田,田里的农民,山上的矿工,村里的地痞和城里的流氓,纷纷接到征兵令,扛着枪来到中国。

石原虽然被武藤气得够呛,但在定下来的作战计划中,想得还是很周到。为保证保定会战的侧翼安全,他亲自制订了察哈尔作战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板垣第5师团在独立混成第11旅团的掩护下,沿平绥铁路,进攻察哈尔、山西、绥远;关东军编成以东条英机为指挥官的察哈尔派遣兵团协同作战;谷寿夫第6师团、川岸文三郎第20师团沿平汉线南下;矶谷廉介第10师团沿津浦线南下,向保定沧州一线进击。

南口第一个跳进我们的视野。红蓝两个箭头不约而同地指向这里,然后猛地碰撞,落了一地弹片。

南口是长城居庸关线的隘口,在北平西北方向45公里处,是燕山与太行山交会处,平绥铁路由此入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口失,察哈尔失,山西和绥远门户洞开。

七七事变后,一个月里,军政部长何应钦召开了33次军事会议,调到南口布防的是中央军第13军,军长汤恩伯。1937年8月初进入南口后,汤恩伯立即派人抢占两侧高地,他把总指挥部设在河北怀涞。

这是汤恩伯毁誉参半的抗战生涯的起点。

这一年他37岁,但已是率领第13军在南口御敌的前敌总指挥了。写到这儿,得说一下:在八年战场上,中日双方将领的年龄差距非常大,日军将领干到中将师团长级别的,基本上都是50多岁了。在日军中,很难看到越级提升的现象。而中国将领干到师长乃至军长的位置上,很多都是30来岁的人。所以,八年抗战,在一线,是30多岁的人和50多岁的人的较量。